原標題:湖北隨州又現曾侯墓,出土文物基本解決“曾隨之謎”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官網獲悉,8月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三期“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佈“南海I號”保護髮掘項目、湖北隨州棗樹林墓地等2項重要考古工作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並主持會議。

其中,棗樹林墓地是一處春秋中、晚期曾國公侯墓地,目前已發掘包括兩組曾國國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內的54座高等級墓葬,出土千餘件工藝精美的青銅器、漆木器等隨葬品,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對研究周代歷史、曾周關係史和曾楚關係史,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曾國在傳世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近年來包括隨州棗樹林墓地在內鄂北地區多項重要發現,串聯起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時期曾國墓葬制度完整的發展脈絡,充分展現了考古學在挖掘歷史信息、展示中華文明發展歷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述國家文物局方面消息介紹,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8年10月開始對隨州棗樹林墓地展開主動性勘探發掘,日前,墓地已發掘土坑墓54座、馬坑3座。

目前已發掘墓地是一處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公墓地。墓葬形制比較一致,多爲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爲東西向,墓葬分佈從南至北時代漸早,墓地佈局較爲嚴謹。目前已出土青銅器千餘件,部分青銅器上有銘文,銘文主要有“曾公”、“曾”、“曾叔”、“曾侯”、“曾夫人”、“曾子”、“曾孫”、“曾叔孫”等。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尤其是曾侯寶墓(M168)及其夫人羋加墓(M169)、曾公求墓(M190)及曾夫人漁墓(M191)兩對曾國國君級別的夫婦合葬墓的發現確認。

曾侯寶墓(M168)出土銅鼎以及編鐘銘文揭示器主爲“曾侯寶”,羋加墓(M169)出土銅缶以及編鐘銘文揭示器主爲“羋加”。這兩座墓爲曾國諸侯“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並穴合葬墓。出土了鎛鍾、甬鍾、鼎、簋、簠、鬲、缶、盤、匜、和等青銅禮樂器。值得注意的是羋加墓(M169)出土的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而“羋加”是曾侯夫人,楚國稱曾爲“隨”,說明曾隨一家,基本解決學術界爭論不已的“曾隨之謎”問題。

曾公求墓(M190)出土銅壺、銅鼎以及編鐘銘文揭示器主爲“曾公求”,曾夫人漁墓(M191)出土銅鼎以及銅鬲揭示器主爲“曾夫人漁”。這兩座墓爲曾國諸侯“曾公求”及其夫人“曾夫人漁”並穴合葬墓。出土鼎、方壺、圓壺、簠、盤、匜、鼎、、鬲、盤等。

曾侯寶(M168)及其夫人羋加墓(M169)和曾公求(M190)及其夫人漁墓(M191),這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是曾國考古乃至兩週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專家點評:隨州棗樹林墓地考古成果對於探討春秋時期曾國與周王朝、楚國以及其它諸侯國的關係以及文化淵源,有十分重要意義。

據《光明日報》刊文介紹,近幾年,曾國考古研究掀起第二次高潮。2011至2013年,隨州葉家山墓地發掘了西周早期曾國墓葬,確認了兩位曾侯,將曾國曆史往前推進數百年;2014至2015年,棗陽郭家廟墓地發掘了一批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發現了較多曾國音樂考古的遺物;2016至2017年,京山蘇家壟墓地發掘了一批春秋早中期的曾國墓葬,其中曾伯漆墓出土“金道錫行”等銘文確認了曾國銅料來源問題,並且在墓地南側發現了春秋時期冶銅遺址;從2009年開始發掘的隨州義地崗墓羣,2012年發掘的文峯塔墓地、2017年發掘的漢東東路墓地,以及2018年度發掘的棗樹林墓地,確認了6位曾侯,即曾侯求、曾侯寶、曾侯得、曾侯戊、曾侯與、曾侯丙。

通過數年的考古發掘,確認了曾國13位帶有私名的曾侯,極大完善了曾國曆史的進程,填補了兩週史上關於曾國記載缺失的空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