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店毛筆歷經歲月變遷依舊璀璨奪目,精美的手工藝瑰寶靜藏百年而風采不減,對於歷史和文化的敬畏使得志願者們更加懂得傳承、發展非遺文化是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此次近距離的感受非遺烙畫,與非遺大師們溝通交流,帶來的是思想的交匯、融合,使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加入到了非遺烙畫的保護、傳承行列中,也給非遺烙畫文化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

爲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深入貫徹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當代大學生養成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嚴於律己的良好精神風貌。近日,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開展“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2018—2019學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期間,志願者們首先來到了南陽烙畫廠,烙畫廠廠長李哲熱情接待了志願者們,並帶大家參觀了烙畫作品,觀看烙畫起源與發展歷程的紀錄片,使志願者們大飽眼福,對南陽烙畫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隨後,李廠長爲志願者們引薦了從事烙畫行業多年的盧合語大師,由他爲大家演示講解烙畫製作的具體工藝流程

。志願者們一邊觀看一邊對盧大師進行採訪,盧大師向志願者們娓娓道來:烙畫起源於西漢,盛行於東漢,大師還告訴志願者們所謂非遺就是漸漸被遺忘的東西,因此志願者們要不斷創新,並將南陽烙畫傳承下去。通過此次近距離的感受非遺烙畫,與非遺大師們溝通交流,帶來的是思想的交匯、融合,使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加入到了非遺烙畫的保護、傳承行列中,也給非遺烙畫文化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第二站志願者們來到辛店毛筆製作傳承人——趙振宇趙師傅的家中,一起來體驗辛店毛筆的傳承與發展歷程。趙師傅與志願者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爲大家介紹了毛筆的一百多道製作工藝。他表示手工毛筆製作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手藝,既然要做毛筆,就要用心去做,以最初全手工的製作方法,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這樣纔對得起老祖宗,對得起手工毛筆匠人自己的良心。聽了趙師傅的講解,志願者們紛紛表示保護非遺,刻不容緩。辛店毛筆歷經歲月變遷依舊璀璨奪目,精美的手工藝瑰寶靜藏百年而風采不減,對於歷史和文化的敬畏使得志願者們更加懂得傳承、發展非遺文化是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高校是人類文化遺產的傳習地,彙集了大批青年學子,他們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造發展的主體,學生們對“非遺”的關注、傳承和參與是實現一個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根基。我們要始終相信,堅持初衷、創新模式,以更好的來保護、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