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烏代德基地位居卡塔爾首都多哈西南35公里處,這裏駐紮有大批美軍和各式先進戰機。所以從烏代德基地起飛的美軍戰機在數分鐘內就可抵達波斯灣的另一端。

烏代德基地位居卡塔爾首都多哈西南35公里處,這裏駐紮有大批美軍和各式先進戰機。美軍之所以選擇進駐烏代德基地,主要是看中了卡塔爾的地理位置。卡塔爾號稱“海灣明珠”,其就像一把匕首直插波斯灣。美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駐烏代德基地,具體過程如下:

1996年,美軍戰機開始進駐;

1999年,卡塔爾正式同意永久駐紮在烏代德基地的美軍人數可達一萬人;

2002年初,美軍將部分通信、情報和指揮設施自沙特蘇丹王子空軍基地搬遷到烏代德;

2003年8月,烏代德基地正式升級爲美軍在中東地區的綜合性軍事指揮中心。

目前,烏代德基地已成爲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其規模之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擁有海灣地區最長的飛機跑道(共1.5萬英尺,約4572米),可起降任何型號戰機;

2)有三座大型地下機庫,每座可容納戰機40架,且均可承受導彈和化學武器的襲擊;

3)常年駐紮在此的美軍人數超過一萬人(包括了作戰部隊、文職人員和維修工程師等),其規模已超過卡塔爾海、陸、空三軍人數的總和。

近年來,美國不斷強化在烏代德基地的人員和裝備部署,改擴建工程更是一波接着一波,這體現出烏代德基地在美國的中東戰略中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

第一,以烏代德基地爲抓手,美國可牢牢掌控中東局勢。

憑藉超長的飛機跑道和百餘架各型戰機,烏代德基地的輻射範圍將全面覆蓋中東、中亞、北非和高加索,在此範圍內盡是海陸交通要道和世界熱點地區。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該基地已成爲一個爲美軍服務的彈藥、燃油補給中心和醫療救助中心。而在2017年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烏代德基地更肩負着指揮聯軍作戰的重任。據統計,當時在基地內,平均每10分鐘就有1架參與空襲“伊斯蘭國”的戰機起降。

現如今,烏代德基地內駐紮有美國中央司令部的前沿指揮所、美空軍第379遠征聯隊、英國空軍第83遠征大隊等。而在未來規劃中,美國打算將其在中東的半數兵力(約兩萬人)部署到烏代德基地,以此強化在中東的存在感和威懾力。

第二,美國意欲將烏代德基地打造爲對抗伊朗的前沿基地。

烏代德基地距離伊朗的直線距離不足200公里,距離伊朗首都德黑蘭也只有1100公里。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是F15“鷹”和F16“戰隼”,它們的最大飛行速度分別是2.5馬赫、2馬赫,即平均每分鐘可分別飛行51公里和35公里。所以從烏代德基地起飛的美軍戰機在數分鐘內就可抵達波斯灣的另一端。這對伊朗來說,絕對是一種巨大的軍事壓力和戰略威懾。而且經過數年籌建,烏代德基地不僅是美國指揮空軍在中東地區作戰的神經中樞,而且還是一個情報收集中心。在這裏,美軍通過各類偵察機和衛星,建立起了全方位的立體監察系統,全天候地注視着伊朗的一舉一動。

除烏代德空軍基地以外,在滿是石油財富和火藥味的波斯灣,可供美國使用的軍事基地還包括巴林的賈法勒海軍基地(美國第五艦隊司令部的駐地,可停泊“尼米茲”級大型航母)、阿聯酋的哈弗拉空軍基地和科威特的薩利姆空軍基地等,這一系列的軍事基地如同一枚枚整裝待發的箭矢,隨時準備刺破伊朗的身軀。

2019年初,美國和卡塔爾又簽署一份備忘錄,決定啓動新一輪的烏代德基地擴建工程。而烏代德基地一再被擴建,一方面體現了卡塔爾意欲通過與美國加強合作的方式維持其在中東的話語權,另一面則凸顯了美國中東戰略的新變化,即由原來的多點部署向重點部署轉變。也就是說,美國打算通過擴建烏代德基地,將原本十分分散的力量整合爲一個強有力的拳頭。烏代德基地是美國楔入中東的一枚鋼釘,所以透過該基地的地位變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窺探美國中東戰略的變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烏代德基地將成爲美國國防安全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