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6日,巴黎聖母院屋頂線建築設計競賽主辦方GoArchitect公佈比賽結果,中國設計師提出的方案獲得冠軍。

在來自56個國家的226個參賽作品中,蔡澤宇和李思蓓的獲獎方案由公衆高票選出,而投票人數超過30000人。

正如競賽主旨所說的那樣,“數百年曆史的大教堂已經失去了整個屋頂,尖頂,並被火焰嚴重破壞。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座建築。它是一個象徵,一系列回憶,見證了歷史,以及我們都受到影響的紀念碑。這種集體理解現在向我們提出了最獨特的問題;我們應從哪裏開始?我們是否完全按原樣重建結構,或者我們是否要尋找新的形式代表我們的共同經歷?如果是後者,這種表現形式會是什麼樣子,感覺像,或者表現得像?”。

一開始,大家的想法都挺簡單:聖母院被燒燬前是什麼樣子,就按什麼樣子重修唄。

剛開始聽到法國政府這個想法,民間都是一片罵聲:不許你們亂安排!

8月5號,GoArchitect 公佈競賽結果:來自中國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蓓的“巴黎心跳”方案獲得3萬多人投票,拿下冠軍!

國人的驕傲: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由中國人奪冠

玻璃尖塔的設計方案基於維奧萊-勒的經典比例,做成八角形的幾何形狀,將配合着水晶屋頂一起映射城市風景。

據GoArchitect官網介紹,建築師蔡澤宇和李思蓓對其方案的闡述是:“巴黎心跳”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水晶般的屋頂,反射出巴黎歷史悠久的城市面貌;塔尖上的裝置,如時間膠囊般追溯城市的記憶;主體尖塔,以萬花筒的形式來讚美城市景觀。

在萬花筒中心,一個利用磁懸浮技術、於塔尖頂端浮動的時間膠囊,巴黎市過去的記憶,以及未來的故事,都將收入膠囊內。將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與全人類共同分享過去這些年裏巴黎經歷的故事。這一基於磁懸浮技術而設計的裝置在塔尖有節奏地上下浮動,象徵着巴黎起伏的心跳。

國人的驕傲: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由中國人奪冠

界面新聞查閱了GoArchitect的相關資料發現,這其實是一家註冊在美國洛杉磯的獨立出版商,而非部分中文媒體在報道時所誤稱的“法國建築設計協會”。

在GoArchitect爲該項目發起的衆籌頁面上,描述中寫道:“從加拿大的農村到大都市上海,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將他們的個性、願望與靈魂融入設計之中。最重要的是,它培養了一種信念,即面對悲劇的創造力是寶貴的。”。

自四月份大火之後,聖母院的修復方案就引發了“路線之爭”:恢復原貌、還是加入創意性改造?由於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文化和歷史中的地位,“恢復原貌”的觀點在剛開始佔據了上風。不過,在火災中倒塌的塔尖並非聖母院始建時的建築,而是建築家杜克在19世紀主持修繕時所加建。

2019年4月,擁有800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慘遭大火,導致屋頂和塔尖被燒燬。在巴黎聖母院部分建築被火災摧毀後,如何翻新並恢復昔日的輝煌成爲了目前人們最關心的事。

國人的驕傲: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由中國人奪冠

douard Philippe在4月17日表示,法國將舉行一場重新設計巴黎聖母院屋頂線的國際建築競賽,並承諾將投入超過10億美元重建巴黎聖母院。

在大火中受損的屋頂結構可以追溯到13世紀,被稱爲“森林”,因爲根據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主教Patrick Chauvet的說法,“建造它需要一整片樹林”。

國人的驕傲:巴黎聖母院屋頂設計大賽由中國人奪冠

“在任何情況下,重建都是使用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而不是複製原作”,該事務所對《衛報》說,它還舉了沙特爾大教堂的例子,該教堂的屋架在19世紀也被大火燒燬,新建的屋架採用了鑄鐵和銅的新結構。

但從中可以看出,藝術是無國界的,巴黎聖母院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它的美輪美奐,它所蘊含的人類文明與情感,無可替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