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週時間,原本進入下跌通道的比特幣,再次迎來了暴漲,從9000美元附近,一度突破12000美元,漲幅超30%。在這短暫的一週時間裏,貢獻度最大的莫過於中美兩國,後續會不會持續暴漲,短期內還要看中美之間的摩擦。

美聯儲降息

7月3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美聯儲召開的7月份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美聯儲宣佈降息25個基點,並宣佈暫停縮表,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跌至2%~2.25%,這也是2008年以來美聯儲首次降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例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暗示年內未必再度降息,同時配合着市場原本預計降50個基點,然而卻降25個基點,和預期不符,美股不漲反跌,連續暴跌4日,納指、道指,標普500指數,均創年內最大當周跌幅。降息的目的沒達到,反而讓資產縮水嚴重,這將刺激更加強烈的降息需求。

原本美聯儲降息面臨加息週期的結束還存在疑問,但通過市場的反應,基本上已經確定美聯儲將不可避免的進入降息週期,各國將會緊隨其後降息,全球再次進入量化寬鬆,要知道上一次全面的量化寬鬆帶來的是2008年的經濟危機。

而比特幣就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產生的,其創始人化名中本聰爲抵制主權貨幣的惡意增發,創造了電子現金系統,即比特幣系統,比特幣極限通縮,總量控制在2100萬內。在此背景下,比特幣應聲大漲,原本處於下跌通道的比特幣,瞬間扭跌轉漲,在全球股市暴跌中,逆勢暴漲。

人民幣貶值

8月1日特朗普宣稱將於9月1日起對華剩餘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加劇中國出口壓力,同時還擴大金融市場波動性,擾動市場避險情緒,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強。受此影響,8月5日,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匯率雙雙破七。

央行爲緩解動亂,回應稱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繼續保持穩定和強勢,這是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

8月6日,美國正式將中國列爲“匯率操縱國”,挑起了金融戰,後續或採取限制融資、限制從中國貨物和服務進口、在IMF發起對宏觀匯率政策的額外審查、加徵懲罰性關稅等措施打壓中國。事實上,此舉雖表現出對人民幣貶值的不滿作出回應,反而更讓中國資本恐慌,間接地增加了人民幣貶值預期。

人民幣的貶值意味着一部分投機資金將會出逃,這個資金體量儘管相對於我國很小,但是放在幣圈卻是巨量的,我們知道我國是外匯管制國家,換匯是嚴格限制的,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白熱化時期,會更加嚴格。

而比特幣的特點之一就是抗審查,幾乎可以零成本將人民幣轉換成外幣,所以人民幣的貶值,加上我國的外匯管制,部分資金流入比特幣,增加了比特幣的流轉需求,進而導致比特幣暴漲。

總結:美聯儲降息進入量化寬鬆週期,讓全球恐慌2008年的危機再次上演,而比特幣正是在此背景下爲抵抗通脹應運而生,同時隨着貿易摩擦的持續白熱化,比特幣或將成爲避險的優良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