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部門部署黑臭水體治理 將建運維管理隊伍與綠色審批通道

中國網10月15日訊(記者 董小迪) 加大對黑臭水體治理的資金支持,建立污水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隊伍,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黑紅名單......住建部、生態環境部近日發佈《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根據《方案》,到2018年底,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將高於90%,基本實現“長制久清”。2019年,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達到90%以上,同時,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儘早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建立長效機制 建設施運行維護管理隊伍

對已整治完成的水體,《方案》督促各地以“河長制”爲抓手,建立長效機制,加快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運營維護,建立污水管網等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隊伍、落實維護資金。

根據《方案》,城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城市建成區內每個黑臭水體均要由同級黨政負責同志擔任河長、湖長,作爲責任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考覈結果將作爲領導幹部綜合考覈評價、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

河長、湖長要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做好日常巡河,對沿岸垃圾堆放、污水直排口等要及時採取解決措施,嚴禁小散亂污通過雨水管網直排入河,定期做好管網清淤疏浚工作。

加大資金支持 建立黑紅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被納入《方案》,並將於今後2年將連續開展,以加強對未完成水體整治城市的督導。

針對整治面臨的資金壓力,《方案》明確將加大各級財政對黑臭水體治理的支持力度,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按規定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儘快調整到位,原則上應補償到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正常運營併合理盈利。

此外,還將優化審批流程,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強信用管理,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黑紅名單制度並定期向社會公佈。

明確技術路線 強調整體推進

“自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佈以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2000多個黑臭水體的開工率超過90%,36個重點城市建成區已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但治理同時也存在反彈等問題。”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坦言。

對此,《方案》提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技術路線,要求從源頭控制污染物,加強過程控制,系統整體推進治理。

在控源截污方面推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強化生活污水處理、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重點加強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在內源治理方面,加強河道清淤疏浚和水面、岸邊垃圾收集處理。

在落實海綿城市理念,推進生態岸線建設,從源頭控制雨水面源污染的同時,積極利用再生水和雨水回補城市水體,加強流域生態流量的統籌管理,恢復水體生態基流,實現活水保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