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清朝的三位皇帝根本不值得文化人为他们唱赞歌,因为他们杀的,就是文化人。但是奇怪的是,尽管大量的文化人因为文字狱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他们却还是喜欢歌颂皇帝,用文字去取悦封建帝王。始于年羹尧案

雍正朝的文字狱始自年羹尧案。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在川藏一带平叛屡建功勋,康熙末年授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一意依附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胤禛继位后,年羹尧备受宠信,累授川陕总督、太保、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公。

年羹尧因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又因立过战功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雍正早就对其不满,只是苦于没有借口。雍正三年(1724年)二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臣僚上表称贺,胤禛特别注意年羹尧的奏表,并找到了"毛病",一是字体潦草,二是将成语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朝乾夕惕意为终日勤谨慎,不敢懈怠。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词语,顺序颠倒一下,含义并不改变,但写给皇上的贺书里,这个词一倒装,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了。经过与众不同的脑洞理解,这一份奏表有了不同的意思。

雍正认为年羹尧居功藐上,心怀不轨,那些对年羹尧有所不满的官员见皇上带了头,便群起而攻之,联名上奏弹劾,数列其罪状,于是年羹尧被劾成九十二条大罪。胤禛令年羹尧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凡是与他有一丝牵连的人统统受到处罚。

清风不识字案

流传最广的文字狱是清风不识字案,在影视剧中也多有出现。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但是问题是,究竟是许乾不小心写出来还是被人故意修改了呢?一个翰林院庶吉士居然连字都写不对的可能性有多小?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影响巨大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一至于此,文字狱的消极影响于此可峥。小心眼的雍正

雍正虽然贵为天子,但其实心眼比较小,从他亲自写作的《大义觉迷录》就可以看出。雍正对付反对他的舆论指责,做了两手的准备:一手叫血滴子,也就是粘杆处,专门监视天下百姓的一言一行;另一手叫文字反驳,就是出版了《大义觉迷录》。《大义觉迷录》是由雍正皇帝在百忙之中亲自抽出了时间,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反动言论做了批驳。为了加强文化控制,对付汉族文人,雍正将他的心眼之小展示的清清楚楚。然而,《大义觉迷录》并不太好,乾隆上位后,就把《大义觉迷录》列入了禁书的名单。

结尾

雍正最后是不明不白地死了。而且死去的原因众说纷纭。因为雍正死得很突然,没有一丝征兆,所以他死于心肌梗塞或者脑梗塞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那么雍正为什么会死得如此突然呢?从他亲自写作《大义觉迷录》的过程,以及他对"雍正无头"的"维民所止"的暴跳如雷来看,他的性格其实是非常的脆弱而敏感。他应该是死于敏感词的折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