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2月31日深夜,當最後一架航班飛機迎着呼嘯的北風,安全降落在雙流機場/時,至此,德娃所在四川機場集團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迎來了安全飛行保障豐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大關。這一年,全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達500多這一年,全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達500多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3億多人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機場爲中心,以省會、旅遊城市機場爲樞紐,其它城市機場爲支幹的航空運輸網絡。

我與新中國同歲​

——見證共和國民航事業飛速發展

周道惜/文

1949年7月26日,我出生在四川成都遠郊金堂的一個小山村,取名“德娃”。經過黎明前的黑夜,德娃在解放的春風裏茁壯成長。1965年7月,德娃考上了中國民航高級航校。在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整個山村沸騰了:“曉得不,周大海的大兒考上了中國民航高級航校!”。封閉的山莊,像發生了大事,人們奔走相告。那幾天,其貌不揚的父親也十分出衆,走到哪裏都要被一窩風的人羣追着屁股圍觀。

54年前的金秋,德娃高興地來到廣漢航校報到,但見偌大一所剛脫下軍裝的民航院校和一排排教練飛機,德娃興奮得一夜沒睡好。經過《空氣動力學》、《飛機構造學》、《發動機原理學》、《航空電子儀表》等航空理論和中國民航發展史的學習,德娃曉得,中國民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1949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成立,揭開了祖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從這一天起,新中國民航事業迎着共和國朝陽起飛,經歷了不平凡的航程。

初創時期(1949—1957年),1949年11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策動下,香港“兩航”員工發動起義,12架飛機迴歸,加上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17架飛機,構成了新中國民航初創時期的主體機羣。到1957年底,中國民航擁有各類飛機118架,絕大部分爲蘇式伊爾系列。在這一時期,重點建設了天津張貴莊機場、太原親賢機場、武漢南湖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中國民航纔有了一個較爲完備的飛行基礎。

——調整時期(1958—1965年),因受“大躍進”影響,中國民航在這一時期的頭幾年,遭受了較大的衝擊,忽視客觀經濟規律,搞大計劃、高指標、造成比例失調;地方航線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區管理;承擔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運輸;不講經濟效益,企業出現虧損。1961年,民航認真貫徹中央“調整、鞏一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才使民航事業重新走上正軌。到1965年,我國民航國內航線增加到46條,擁有各類飛機355架。

——曲折前進時期(1966—1977年),在這一時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嚴重損失。後來,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將工作重點放在開闢遠程國際航線上。到1976年底,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線發展到8條,通航里程達到41000公里,國內航線增加到123條。中國民航企業從1976年開始扭虧爲盈。——新的發展時期(1977—200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民航事業科學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1980年,在鄧小平同志的關懷下,民航走企業化道路,管理體制全面改革;以原有6個管理局爲基礎,分別組建6個國家骨幹航空公司;將機場和航務管理分開,機場成爲獨立企業單位;航務管理歸屬政府部門,受地區管理局領導。1987年,德娃所在的民航成都管理局被列爲改革試點單位。頃刻間一分爲三;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民航西南航空公司、成都雙流機場三個單位分竈喫飯、獨立覈算。八十年代中期,民航人睜開眼睛看世界,發現中國民航管理體制遠遠落在了世界的後面。國家要富強,民航要振興,出路在哪裏?改革,改革!民航人的目光終於聚焦在這個焦點上。1987年10月,在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潛臺詞下,中南海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央決定對幾十年一貫制的國家包乾的民航體制實行政企分開、自負盈虧的改革。於是乎,曾在一口鍋裏舀粥喝的西南地區民航管理局、成都雙流機場、西南航空公司便勇開歷史之先河,毅然將自己推向市場。然而,改革正如生命的形成是由海洋同陸地的第一次飛躍所完成的一樣,曾伴隨着火山、地震、海嘯……

讓我們翻開記錄西南地區民航體制改革歷史碟片的B面吧!——“機場只管一條跑道,一座侯機樓,就像一個小火車站,沒搞頭,請領導考慮考慮我們的前途”;——“我們不願留在機場,好的設備都分走了,家底太單薄,很難發展。”當改革的陣痛植入每個人的大腦時,思想交鋒開始了。肩負全國民航第一家自負盈虧改革重擔的雙流機場老總們,頓感壓力和困難接踵而來。“怎麼辦,怎麼辦!”這是很多人喊出的一句話。會議室裏,當一個個菸屁股塞滿菸灰缸的時候,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成都雙流機場的領路人,頭腦冷靜,沉着應戰,他們操起改革的“尚方寶劍”砍向企業!接連開會學習,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然而,該斷奶的斷奶!該分竈的分竈!

當北風吹落1987年最後一張日曆時,機場人緊繃繃的臉終於露出了微笑——改革給這裏帶來了生機!他們歡呼,他們雀躍,機場旅客換算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了109萬人次;航站放行正常率達到99.99%;旅客滿意率達到96%以上;空防事故創下了零的記錄;社會效益也與之同步增長。

——高速發展時期(2002—2018年),——高速發展時期(2002—2018年),2002年3月,國務院決定對民航再次進行重組,組成六大集團公司,分別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成立後的集團公司與民航總局脫鉤,交由中央管理。機場按照屬地管理、政企分開的原則,對全國90多個機場進行了屬地化管理改革。德娃2008年因年齡到點退休了,他所在的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因工作需要返聘了他。爲適應四川民航發展,他原來主辦的《成都空港報》更名爲《天府空港》。

春天,德娃挎着相機在雙流國際機場雄偉壯觀的T2航站樓取景;夏日裏,他們來到一架架大型客機旁採訪;秋天,悄悄鑽進一羣羣中外旅客裏傾聽;冬天,他們冒着刺骨的寒風,驅車趕到3600米的第二跑道延長線上觀察飛行……2018年12月31日深夜,當最後一架航班飛機迎着呼嘯的北風,安全降落在雙流機場/時,至此,德娃所在四川機場集團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迎來了安全飛行保障豐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大關!安全保障航班飛機達35000多架次,這一年,從成都機場起飛的國內航線達221條,國際(含地區)航線達114條。這一年,全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達500多這一年,全國民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達500多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3億多人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機場爲中心,以省會、旅遊城市機場爲樞紐,其它城市機場爲支幹的航空運輸網絡。民航機隊規模不斷擴大,在國際民航組織190多個締約國中名列第二位。

2019年7月24日,當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省長尹力、成都市市長羅強、四川機場集團公司董事長李偉、總經理潘剛軍等一行來到成都第二機場天府空港工地視察時,德娃欣喜地看到,在廣袤無垠的蘆葭大地上,一座現代化的航空樞紐港拔地而起!——規劃六條跑道,目標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成都天府空港,僅一期工程已建設出兩縱一橫三條飛行跑道;東、西跑道間距2400米,西跑道長達4000米,寬度60米,東跑道長達3200米,北跑道3800米;寬度45米;東、西跑道主降方向設置Ⅲ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次降方向設置Ⅰ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絕對保證你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安全起降。走進6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候機樓內,着實把人走進6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候機樓內,着實把人嚇一大跳!它比雙流國際機場T--2候機樓大出一半;眺望202個機位的停機坪,讓人找不到東西南北;投資700多億的天府空港,僅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就達8萬平方米;17萬平方米的旅客停車場足見以人爲本的設計初心;配套建設的兩座空管塔臺,2.8萬平方米的空管業務用房、2.7萬平方米的終端管制中心,1座機場油庫、4座2萬平方米的航油罐,1座航空加油站,5座汽車加油站,33.2公里的機坪加油管線,及航油運輸專用鐵路,無不彰顯天府空港現代化國際樞紐機場的全天候功能。

啊!航空港,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你歷經千辛萬苦之後,我們該用怎樣的筆墨去描繪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呢!2020年,成都將繼北京、上海之後,成爲全國第三個一市二場的雙機場城市,希望乘客屆時趕飛機不要跑錯了空港哈!憶往昔,我與新中國同歲,令人自豪、幸福;展望未來,心潮澎湃,鬥志昂揚。70年,對於世界歷史來說,只不過短暫的一瞬;70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講,也只是一段歲月的回憶。然而,就在這70年中,共和國人民卻創造出了輝煌的成就。什麼叫改革,什麼叫開放?我們祖先發明的這些文字,終於被祖國飛速發展的民航事業賦予了新的內涵!什麼叫進步!什麼叫發展!我們先輩創造的這些詞組,終於在21世紀的今天,被共和國70年的輝煌成就所印證

【本文作者簡介】周道惜,中國民航高級政工師,曾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成都空港報》主編等職務。現爲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理事、祕書長助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