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頻頻因爲搬宿舍引發矛盾,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缺乏全心權益爲學生服務的意識,無視學生的知情權和其他正當權益。試想,搬宿舍這樣的事情都引發爭議、釀成輿情,更遑論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政工作做到學生們的心裏去。

近日,網傳河南中醫藥大學將該校近200名研二學生搬往校外一所賓館住宿,住宿費用沒變,但居住面積比原來的學生宿舍少了一半,大約10平米的房間住了4名學生。據津雲記者報道稱,多名該校學生爆料,搬到賓館後,許多東西沒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賓館走廊。

調整宿舍難道不該聽聽大學生的想法

不僅如此,同學們還反映“住到校外賓館後,回學校不方便,也無法訪問校園局域網下的學術資源”。住到校外賓館後,回學校不方便,也無法訪問校園局域網下的學術資源。還有學生在採訪中稱,“有消防部門人員來賓館檢查後表示,學生們居住樓層的消防不達標,有安全隱患。”“每間4人已在近日開始調整爲每間2人,但部分房間還在調整中,尚未全部妥善安置。”但是居住空間的問題解決了,其他諸如訪問局域網、消防安全等問題仍然待解,而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甚至關係到學生的人身安全。

而更令人不滿的是,對於爲何要讓學生搬到校外賓館去住,學校方面一直諱莫如深。有教師表示與賓館方面簽了協議,但是不方便透露協議內容。研究生院的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連要讓學生住多久都不明確。近200餘名學生就這樣糊里糊塗搬到了賓館,由此引發的不滿自是可以預見的。

學生調整宿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或者爲了管理方便,或者因爲建築改造,都有進行調整的需要。但近年來,各地高校頻繁發生由搬宿舍引發的爭議與矛盾。很多高校在做出、執行決定的過程中過於簡單粗暴,無視學生的權益。或者沒有任何序幕,臨時發一個通知,卻要求學生最短在一天之內搬離;或者不考慮學生正在準備考試等情況,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添堵;或者不做任何情況說明,完全無視學生的知情權,或者爲了給新生騰出“好宿舍”,讓高年紀學生搬到條件最差的宿舍……種種顓頊的決定,無一不引發學生的不滿,釀成輿情。

學生在一間宿舍住了兩三年,累積了很多生活用品,搬家本身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誰也不願意折騰。但一般情況下,學校向學生做出充分的解釋和說明,甚至在學生搬宿舍的過程中給予一些幫助,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通情達理的,都會尊重學校的決定、配合學校的安排與管理。之所以頻頻因爲搬宿舍引發矛盾,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缺乏全心權益爲學生服務的意識,無視學生的知情權和其他正當權益。

調整宿舍難道不該聽聽大學生的想法

現在的大學校園,已經是95後、00後的天下,新一代大學生羣體的權威感更弱,而權利意識更強。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爲他們表達利益訴求提供了便利,使他們的不滿能夠被社會所看到、聽到。這也就要求高校在處理涉及學生權益的問題時,要把學生當做一個重要的利益主體,充分傾聽他們訴求、尊重他們的權益。作爲社會文明高地、價值輸出重地,高校本應該走在追求科學、民主管理的前列,這既然是高校內在價值的體現,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尤其是面對主體意識更強的新一代大學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做出調整。

過去那種把大學生當提線木偶,無視學生權益的做法,確實應該改改了。否則,只會有產生更多的矛盾。試想,搬宿舍這樣的事情都引發爭議、釀成輿情,更遑論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政工作做到學生們的心裏去。(楊三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