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沙雪良)立法部門原計劃在2020年啓動修訂調研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將在兩個月後迎來首次審議。

據新京報報道,本月起,北京市的市、區、鄉鎮約1.5萬名人大代表將赴基層聽取市民羣衆意見建議,內容包括是否強制分類,是否對違反分類投放要求的單位和個人設定罰則等。

罕見的重視程度背後,是垃圾分類管理與家家戶戶息息相關,更大限度地“開門立法”,有助於更好地彙集民意民智,推動良法善治。

修法一再提速,擬10月提請審議

修訂地方條例,需要經過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從立法部門公佈的立法計劃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一再提速。

在2018年9月公佈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18-2022)中,《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被列爲“任期內調研起草,條件成熟時制定、修訂的法規”項目,牽頭單位是北京市城管委,啓動調研時間爲2020年。

不過,北京市城管委在2018年就開始了修法的前期研究。當年7月,北京市城管委通過代理機構發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前期研究競爭比選公告,在10月進行的比選中,清華大學中選成爲供應商,中選金額45.6萬元。

隨之,2019年2月通過的《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改)列爲調研論證項目。比16個調研論證項目更優先的,有7個明確了提請審議時間的審議項目和8個立項論證項目。

萬餘名人大代表下基層聽市民垃圾分類意見的同時,今天(8月7日),北京市城管委網站在首頁頭條發佈消息披露,該委近日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修訂工作徵求意見座談會,會議對修法立項報告和修正案進行了闡釋說明。

據新京報今天報道,今年10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擬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一審。“萬名代表下基層,全民參與修條例”活動昨日啓動,1.5萬名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將針對修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陸續到基層聽取市民意見。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爲何一再提速?

修訂提速時間線(原計劃修訂啓動時間爲黑底)。圖/新京報 北京知道公衆號

提速背後:

46城垃圾分類覆蓋7成小區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提速的背後,是中央和相關部委、地方的推進。

中共十九大報告對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明確提出,北京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35年以前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今年6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推開。2019年,46個重點城市計劃投入213億元繼續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住建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多措並舉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住建部透露,上述46個城市中,上海、廈門、深圳、寧波、廣州、杭州、蘇州、北京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覆蓋居民小區數已達70%以上。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處罰,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海雲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加強法制建設後,我國垃圾分類工作強制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目前,上海、重慶、福州等市的相關法規均對個人進行垃圾分類提出了強制性要求,不分類的將面臨罰款;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正在修訂相關法規。

修訂方向:

是否對個人處罰?是否進行信用懲戒?

根據北京市城管委官方網站今天發佈的消息,該委近日組織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修訂工作徵求意見座談會,參加者包括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市司法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部分區城市管理委等。

這次會議形成共識是,《條例》修正案堅持問題引領、政府推動、特點鮮明、方便羣衆,既總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實踐經驗,又吸收借鑑了國內外垃圾管理的先進做法,使新修訂的法規更能滿足北京城市管理的實際需要。

同時,與會人員還對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強制分類、收運責任、增加罰則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指導性和可行性的意見建議。

在北京市開展的“萬名代表下基層,全民參與修條例”活動中,人大代表將就本次修訂中關於強制減量、強制分類、增加罰則、分類收運責任等四大類八方面設想徵求代表和羣衆的意見建議,具體包括:

是否對垃圾進行總量控制、是否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是否限制過度包裝;

是否應該對居民履行分類責任作出強制性規定;

是否對違反分類投放要求的單位和個人設定罰則、是否需要加強信用懲戒;

是否強化垃圾收運企業的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責任;

是否建立分類收運監督制度。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編輯 賈文程 丁天 校對 盧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