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因爲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爲珍罕的歷文物輝煌至極之銅文化,在斷檔一千多年後,再度爲宣德皇帝續寫。宣德爐是明代著名的文物之一,因鑄造盛行於明宣宗宣德年間而得名。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宣德爐是明代著名的文物之一,因鑄造盛行於明宣宗宣德年間而得名。明宣宗雖然在位十年,但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只是指宣德三年(1428年)初次鑄造的一批,這一批宣德爐在器底都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正是因爲宣德爐做工精細,造型美,耗材貴,十分珍稀,從鑄造開始,就十分炙手可熱。明朝中期已經有很多富豪、收藏家以重金求購宣德爐,到了明朝晚期,宣德爐的價格更高,一件品相完好者,動輒需耗費白銀數萬兩。此後,宣德爐價格居高不下,因暴利誘人,故仿造者、作僞者多不勝數。宣德爐造僞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內存在着。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

最早的僞造者,是宣德爐監造者之一吳邦佐。他在宣德爐封爐停造後,將參加鑄爐工匠蒐羅起來,利用剩餘原料仿鑄宣德爐。公平地說,這些爐的做工同樣精細,只是由於原料不足,爐的形態多變。這些宣德爐的底款增爲“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員吳邦佐造”或“工部員外臣李澄德監造”等。這批宣德爐雖然工藝精,且原料和宣德爐基本相同,但怎麼說也只能算是仿品。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清順治沖天耳三足爐

從明萬曆到乾隆年間,仿鑄宣德爐之風盛行,仿鑄者此起彼伏,層出不窮,而且有了北鑄、南鑄、蘇鑄等派別之分。其時有很多以仿鑄宣德爐著稱的高手,如北鑄派施念峯,南鑄派甘文堂,蘇鑄派的蔡家、徐家等。很多人的仿品可與真宣德爐媲美,實在難辨真僞。因而有人乾脆將其歸入“宣德爐”之列,與真宣德爐同等看待。

清末到民國,北京前門大街一帶有好幾家專門鑄僞宣德爐的店鋪,由於意在騙人,其做工不再講究。更有甚者,爲簡便而想出“高明”的欺詐法,如在市場上收買大批舊破銅爐,磨去原來顏色,敷以瓦塊、豬肝、土紅等色,從而冒充宣德爐。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這些人用普通黃銅鑄成香爐,煮成各種顏色冒充金點爐,將舊爐磨光放在電爐上燒烤,以形成五顏六色的光彩,用舊爐鍍金充當鎏金爐等,可謂“各家有各家的高招”。由於作僞宣德爐品質惡劣,造成極壞影響,令收藏着望而卻步。

那麼究竟如何認識和評價存世的宣德爐呢?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有人認爲目前所能見到的宣德爐,不論品質優劣,幾乎全是僞造品,有人卻認爲在大批僞品中,肯定還有真品存在。爲去僞裝存真,有人總結了鑑別宣德爐的要點: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其一,看銅色,真宣德爐是由風磨銅摻加珍貴礦物質經過數次冶煉鑄就的,銅質之佳可想而知。通過觀察爐底足銅質好壞,可以認定優劣。

其二,看顏色,真宣德爐色蘊而斑斕,僞品則外光奪目,內質槁然。

其三,看款識,真宣德爐的款式書法完美,於爐色一致,僞造者則字跡粗生晦澀,隨意加、減字。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然而,這些看似明白的鑑定要點真要操作起來卻又難以定奪,畢竟沒有真品可資比較,又如何敢輕易判定孰真孰僞?不過若說現存的宣德爐幾乎都是僞品,可能也有失偏頗。試想,若果真如此,那五千件真宣德爐哪裏去了呢?就是被毀、被搶、被轉賣,總該有文字記載吧。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如果說現存宣德爐中有珍品,又是參照什麼界定的?君不見,數百年來又多少僞造品被當成“真宣”麼?而所謂“真品”,又指的是哪一種定義條件下的真品呢?

由此可見,宣德爐的真僞,還真是非常難辨認的。

據歷史記載,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鑄銅爐,合計一萬八千餘件,現竟然失落得幾乎無跡可尋,就連臺灣的故宮博物院,也僅收藏了四座。(這個也是傳言)其實,當時宣爐除了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給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佈得非常廣泛,然而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包括後仿爐和私款爐),不但失散了,甚至於銷燬,至今宣爐已成爲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後仿爐、私款爐亦珍貴。原因是宣爐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間遭到了多種劫難。

 一、崇禎鑄錢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優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

 二、咸豐鑄錢

清代咸豐年,亦是內憂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爲了發行錢幣,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

 三、抗日戰爭

戰爭時期,日本人做槍炮缺乏銅料。於是在我國各地蒐集銅器,熔化後改做槍炮。如北京大慧寺內正殿原有高達十幾米的銅觀音像,在民國時期被日本人毀掉,換成了木製觀音像即是一例。

 四、民間所藏銅爐的三次大劫難

第一次是在1950~1953年抗美援朝時,戰爭需要大量的槍炮彈藥,便發動民間收集“舊銅”,從各地所收集來的舊銅器中,自然有不少的銅爐。

第二次,1958年大躍進大鍊鋼鐵時,全民徵集銅鐵,老百姓家裏的銅器,如銅盆、銅鍋、銅勺、銅爐等都貢獻出來了。

第三次,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各種古舊銅器,包括銅爐,自然作爲迷信品“破四舊”被收集到銅材廠熔掉。雖然後來經文物部門揀選出不少,但已被熔化的自然也不在少數。這是建國後三次銅爐大劫難。

 五、銷洋莊

幾十年來東西方的海外買家都大談考古學,爭相購買明清銅爐,然而有些人只會要求銅質精美,卻不懂欣賞皮色的美麗,一些商人爲了迎合買家,竟把舊爐磨成嶄新的爐,破壞了不少好爐子。

 六、敷色

有些玩家專門講究爐色的絢爛,於是一些商人又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

 七、鑿底

有些好爐,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懷疑是純金鑄造,就鑿底部來化驗,破壞了爐。或有部分銅爐的爐身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黃金,人爲地“殺雞取卵”。

下圖爲:明宣德 金胎鏨[趕珠雲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

2008年蘇富比拍品 價值1.05億人民幣

大明宣德爐:全世界竟沒有一件被確認爲真品!?

出版:<弗瑞爾美術館珍藏·卷一:中國>(華盛頓市,1972年),頁177左下

<中國古代的精金工藝>,張臨生撰,刊載於<故宮文物月刊》第14期,臺北,1984年,頁60右上及左下

<卡爾·坎普珍藏中國金銀器>(瑞典育瑞森翰姆市,遠東藝術博物館,1999年),圖版59

倫敦蘇富比1940年5月31日,編號510

倫敦Spink & Sons, Ltd.

瑞典卡爾·坎普博士收藏,編號182

瑞典育瑞森翰姆市藝術及遠東文物博物館收藏

展覽:

底特律1952年,底特律藝術學院,<明代藝術>,目錄編號317

倫敦1957年,英國藝術委員會及東方陶瓷學會,<明代藝術>,目錄編號281,圖版76

紐約1971年,亞州協會畫廊,<中國的金、銀、瓷器:坎普珍藏>,目錄編號28,並巡迴展覽於全美下列9所博物館:

華盛頓州,西雅圖藝術館

加州舊金山,邁克爾·德·楊紀念館

德州,休斯頓美術館

德州,達拉斯美術館

俄亥俄州,哥倫布美術館

衣阿華州,得梅因藝術中心

科羅拉多州,丹佛藝術館

猶他州鹽湖城,州立美術館

伊利諾斯州尚佩恩,克蘭內特藝術館

重1.28kg

關於以上這隻,其實拍賣行內是認可的,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認可,畢竟這只是金胎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宣德爐(青銅器),衆說紛紜!

正因爲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爲珍罕的歷文物輝煌至極之銅文化,在斷檔一千多年後,再度爲宣德皇帝續寫。宣德爐以其選料上乘,製作精良,型制優雅,皮色絕妙,落款蘊廣等文明集萃,名噪至今。

圖文源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