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7月16日凌晨

發生在北京南四環那場

引發全社會大討論的車禍嗎?

一輛SUV追尾剷車並自燃

剷車司機不僅沒有積極施救

還一直“淡定”地打電話

結果火勢逐漸擴大

車內兩名受困者死亡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同一條路上

面對熊熊烈火

有人選擇袖手旁觀

也有人選擇了奮不顧身

熱傳的視頻中

除了司機冷漠的背影

還有個逆火前行的身影

↓↓↓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這個身材高大

光着膀子、奮不顧身的救火者

是一名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小夥

他叫帕魯克,今年只有26歲

01

衝上去那一刻,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

回憶起半月前在北京南四環車禍中救火時的經歷,帕魯克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如此說道。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救火小夥兒帕魯克

7月16日凌晨,剛參加完朋友聚會的帕魯克,駕車經過南四環外環主路十八里店南橋西側時,恰好目睹了SUV追尾剷車並起火自燃的一幕。“當時火已經着起半人高了,車頭都幾乎撞沒,我連忙把車停到應急車道上,下車後才聽周圍人說車裏還有人。”

車頭已燃起明火,車內還有受困人員,情況十分緊急!當時,現場已經聚集起不少圍觀人羣,但面對已經着起明火的車輛,沒人敢上前。

身爲退伍消防員的帕魯克,比普通人多了一分冷靜。他觀察到火源在車頭,油箱在中後部,迅速作出預判——車輛短時間內沒有爆炸的危險,如果能控制住火勢,還有把人救出來的希望!

“其實我心裏也有些害怕,但衝上去那一刻,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今天就‘掛’(死)這兒了!”帕魯克坦言。

沒來得及細想,他從後備廂找出滅火器,脫掉衣服就衝了上去。對於這個小細節,帕魯克解釋:“脫掉上衣是爲了防止衣物被高溫點燃,對身體造成大面積燒傷;如果不穿衣服,就算被火燒到,最多燙傷一塊。”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帕魯克向記者演示事發情景

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回憶起直面烈火的感受,帕魯克依然有些後怕:“火的溫度太高了,我身上特別燙、特別熱,即使脫掉了上衣,可我感覺褲子很快就溼透了!”

然而,緊急的事態讓他來不及驚慌,滿腦子想的就是“趕快救人”。

“SUV的車頭撞變形了,前排兩個女子都失去了意識,雙腿緊緊地卡在儀表盤下面。我立馬去拽車門,但車門拽不開。”談起那驚險的一刻,帕魯克情緒有些激動,他比劃着對記者說,“我又從車窗伸手進去,試圖把她們從座位上拉出來,但卡得太緊了,拉不動。”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帕魯克向記者演示火源的位置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帕魯克向記者演示,事發時SUV的車頭接近一半全部變形

“當時我就感覺,人或許已經……”帕魯克沉痛地說。

雖然有了不祥的預感,但爲了一線生機,他還是決定去試一試,“總不能眼睜睜看着兩個人被火燒死吧?”

02

我不敢站得離火太遠,怕浪費滅火器。

在熊熊燃燒的烈火面前,滅火器就是車內受困人員的救命稻草。由於車載滅火器容量小,噴射半徑短,帕魯克回憶,自己離火最近時,只有不足1米:“我不敢站得太遠,怕浪費滅火器。”

“第一個車載滅火器,只噴了10秒就用光了。”帕魯克回憶,“我跑到路邊去攔過往的車輛,有個司機停下來,把車上的滅火器遞給了我,但也只噴了大約10秒。”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同行的朋友拍下帕魯克手提滅火器救火的瞬間

在環路上,滅火器難覓。帕魯克說,用掉兩個滅火器後,火勢稍稍得到了控制,可接下來,找滅火器花了不少時間。

“不是每輛車都願意停下來,停下來的車輛也不一定配有滅火器。”帕魯克說,“大概空檔有5、6分鐘吧,直到有輛大貨車停下來,司機遞給我兩個正常大小的滅火器,這回堅持噴了30秒左右,但火已經變大了。”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在尋找滅火器的間隙,帕魯克說自己還多次返回車邊,試圖拽開車門把人拉出來。

“我也喊過剷車司機挪車,但他一直在打電話,壓根兒沒搭理我。我要是會開那剷車,一定跳上去把車開走了。”提及沒有積極施救的剷車司機,他很是氣憤。

03

如果有人敢上來搭把手,也許我就把她們拉出來了。

在帕魯克看來,除了剷車司機的冷漠,路人缺乏消防常識,也是施救失敗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說他們不會用滅火器,所以都讓給了我。”帕魯克回憶,“我折返了很多趟,前前後後用了七八個滅火器吧,但火還是沒控制住。”

“如果有人敢上來搭把手,也許我就把她們拉出來了。”這是整個採訪過程中,帕魯克提及最多的話。

雖然早已下了最壞的預判,卻依然冒着生命危險救人,用功利的眼光來看,這種做法很不划算。但帕魯克說,自己沒想過“劃不划算”,只知道“不能眼睜睜看着兩個人被火活活燒死。”

他的這份“執念”,與9年前的一次經歷有關。2010年,18歲的帕魯克剛成爲新疆巴州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的一名新兵。“一次出任務,也是車禍起火,當我們到達現場時,人已經被燒死了,遺體被燒得焦黑,那畫面我至今忘不了。”帕魯克說,“所以這次,我不想讓同樣的遺憾重演。”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但事與願違,人沒有救回來。直到消防車和警車趕來,大火才被熄滅。帕魯克懷着沉重的心情離開了現場。

04

後怕,但不後悔。

事後,帕魯克在網上看到車禍現場視頻,也看到了自己救火的身影。回顧這次驚險的救火,帕魯克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後怕,但不後悔。”

他在朋友圈裏寫道:“雖然沒有把火救滅,但是我盡了我最大的力量,願車裏的兩人在天堂安息吧……我爲我曾經是一名消防隊員而感到自豪。”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事發兩天後,帕魯克才把這件事告訴家人。“我爸媽一開始也非常擔心,害怕我出事了,但後來他們說爲我感到驕傲。”帕魯克說,自己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父母從小就教育自己要助人爲樂,選擇當消防員,也是因爲這個職業能救人於水火,“很帥氣”。

退伍後,帕魯克來到北京創業,如今開了一家環保公司。雖然不再當消防員,但軍人的底色依然烙印在他身上。一次,路遇特警追捕逃犯,他挺身而出,駕車“別”停了逃逸車輛。

南四環車禍,最該銘記的不是司機的冷漠,而是這道逆火前行的身影

談及這次救火經歷,他認爲這只是自己應盡的責任。

“下次遇上這樣的事情,我還會毫不猶豫衝上去!”

監製:溫子健、王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