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被點名後,暴力催收加劇,“拒接超利貸單子”呼聲高漲

文 | 羅素 米格

在714高炮被央視“3·15”晚會曝光之後,行業逾期一度上升。

催收公司單量暴增,甚至需要加班到深夜12點。

“催收提成變高了,是原來的三倍。”催收平臺的負責人戴峯稱。

一些原本倡導“佛系催收”的超利貸平臺,也一反常態,抱着“催完這波就走”的心態,開始瘋狂催收。

在催收高壓之下,一些用戶出現了自殺等極端行爲。

在這個關鍵節點,不少從業者開始呼籲拒接超利貸的單子,並認爲行業必須自我淨化。

他們認爲,不這樣做,“催收行業可能淪爲超利貸的陪葬品”。

01 逾期分層

“3·15”晚會的效應,開始不斷放大。

行業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逾期情況出現了兩極分化。

頭部現金貸平臺的逾期,並未出現大幅度的上升。

“我們的利率在200%之內,和年化1000%的超利貸相比,用戶相對比較優質。”一家現金貸平臺的負責人任文樂稱。

他們平臺的首逾率,只在昨天略微升高,一切指數趨於正常。

但是對地下的超利貸平臺而言,首逾率上升較快。“3·15”晚會的第二天,它們的首逾率就從20%漲到了50%,最近兩天更是升到了70%到80%。

現金貸和超利貸逾期數據的巨大反差,讓任文樂大喫一驚。

他由此推斷:現金貸的用戶和超利貸的用戶,還是有所區別。

就算有的用戶交叉使用現金貸和超利貸,他們也更傾向於先還現金貸平臺。

“用戶知道,我們的利率更低,逾期了就不能在好平臺借到錢了,因此會先還給我們。”任文樂稱,用戶心裏如明鏡一樣,能分清平臺的好壞。

而在此時,他更是強調,一定要“文明催收”。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給用戶壓力,引發過激事件,寧願我們自己虧損。”他對催收部門的負責人反覆強調。

但逾期爆發的部分超利貸平臺,卻完全沒有抱着繼續幹下去的念頭。它們準備把最後這筆錢催回來,就離開這個江湖。

“催回來的錢,和兄弟們對半分。”超利貸老闆邱啓青要求催收部門簽下“軍令狀”,加班加點催收。

而此前,他一直是“佛系催收”。

“當時想着行業還能玩很久,不能殺雞取卵。現在準備催完最後一次就散場。”邱啓清稱,如果錢催不回來,他就得血虧——他進場太晚,並沒賺到多少錢。

除了自己催收之外,外包的催收公司最近也忙不過來。

“最近來找我們合作的甲方暴增了三倍,佣金也提高了三倍。”戴峯稱。

爲此,他不得不緊急增加了十來位催收員,加班加點地工作。

“催到深夜12點,再晚打電話就要起反作用了。”他稱。

因爲催回佣金暴漲,一些催收員們開始變得激進。“P圖、寄骨灰盒、辱罵,變得越來越多。”

逾期高壓之下,催收正在畸變……

02 極端事件

“3·15”晚會並沒有讓所有的借款人覺得“揚眉吐氣”。在此之後,大部分人遭受到了更加瘋狂的催收。

3月18日下午2點,李玉潔實在撐不下去了。

她吞下半瓶撲爾敏,砸爛一個玻璃瓶,對着手腕割了下去——她在借款人互助羣裏直播了這一幕,羣友們瘋狂地給她打電話,她卻一度失聯。

她的噩夢,始於2015年。

當時她和男友創業失敗,男友人間蒸發,她獨自還債。

債務有六七十萬,三年多里,她努力還掉了三十多萬。

在此期間,她在包括“錢站”在內的幾家網貸平臺辦過貸款。除了錢站,大部分平臺的錢,她都還清了。

在錢站,她的合同金額是8.7萬元,其中包括9360元服務費,實際到手7.8萬。

而她總共要還超過13萬元:36期分期,每期本息2831元,服務費891元,共計3722元。

在陸續還了錢站8期之後,她的現金流,斷了。

“我打電話去跟平臺協商,說我一定還,能否緩一緩,他們不肯。”李玉潔表示,對方稱,她必須去別的平臺借錢來還。知道以貸養貸的危險,她拒絕了。

3月11日是還款日。

當天上午,催收要求她在中午12點前還款,但她實在沒錢了。

12日,她的通訊錄被爆——接下來,她的親朋好友,每天都有10個小時要遭遇催收瘋狂的電話騷擾。

如果他們掛斷電話,或者選擇不接,催收就會轉爲用“呼死你”和短信驗證碼狂轟濫炸。1分鐘內,他們會收到幾十條轟炸短信。

李玉潔八九十歲的外公外婆接到了電話,被罵是“老不死的”。

她的母親也接到了電話。因李玉潔在手機上對母親電話標註的不是“媽媽”,催收沒發現二者關係,罵的是:“她是不是跟你有同性戀?”

P的淫穢圖片,被羣發。

“有多遠滾多遠。”母親的語氣比催收還冷。極度失望的她,準備放棄李玉潔了。

李玉潔瀕臨崩潰。她害怕出門,通宵失眠,聽到電話響就心驚膽戰。

“3·15”之後,催收變本加厲。催收電話直接轟炸到了她的領導那裏。

在李玉潔工作的政府部門,這件事“東窗事發”,等於宣告她的職業前景告終,這無異於滅頂之災。

在羣友們輪番撥打電話之後,李玉潔終於接了。在聽了持續幾個小時的勸說之後,她才決定搶救自己。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李玉潔一樣幸運,有羣友勸說,能搶救回來。

在“3·15”之前,一本財經聯合相關部門,舉辦了“告訴我你所遭遇的套路貸”投訴活動。

在收到的所有投訴案例中,“錢站”的投訴量居於榜首,佔活動總投訴量的23%。

錢站究竟是什麼平臺?

其官網顯示,錢站隸屬於凡普金科,在2015年4月正式上線。

在這裏借了錢,李玉潔感到無比後悔。

“一睜開眼,我就開始厭煩這樣的人生。我覺得我被溺在水裏,完全喘不上氣來,”自殺未遂的李玉潔告訴一本財經記者,“我想還錢,但催收把事情鬧這樣,如果我工作丟了,家破人亡,要拿什麼還?”

714被點名後,暴力催收加劇,“拒接超利貸單子”呼聲高漲

李玉潔對一本財經記者訴說自己遭遇暴力催收時的絕望感

實際上,暴力催收,也是一本財經“3·15活動”收到的投訴中,佔比最多的行爲之一。

它佔據了總投訴量的31.7%。

在這些催收投訴中,“爆通訊錄”的出現率,達到了88.8%以上。

除此之外,催收爲了催回自己平臺的錢,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給借款人推薦新的借款平臺。

“債緩還”CEO李易陽表示,催收讓用戶拿下家的錢還上家的錢,屬於行業內的潛規則。

“委外催收會接多家平臺的活,知道哪些平臺更容易下款。這時,如果一個客戶還不上錢,他們就會讓用戶去容易下款的平臺借了還。”他說。

李易陽發現,催收轉介紹的情況,往往是在用戶與催收主動協商時發生的。

但這無疑會讓用戶揹負更多債務,走向惡性循環。

03 客戶保護

幾乎所有行業從業者都知道,催收是行業的“七寸”。

如果暴力催收導致過激事件頻頻發生,整個行業都會被傾軋。

所以,行業纔有“佛系催收”的號召。

但當逾期上升,而整個盤子裏滾動的資金又只有那麼多時,“誰能催回來就算誰的,所以這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邱啓青稱。

多位從業者預判,目前如此過激的催收行爲,必將導致行業加速傾覆,引發“雷霆之怒”。

越來越多的催收行業從業者呼籲,必須溯本清源。

“總體來說,催收業可能會越來越受到法律的強監管。”合生科技合夥人童偉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合規”,將成爲行業的關鍵詞。

他表示,爆通訊錄、P圖等行爲,在過去一兩年的催收行業比較常見,但現在越來越行不通,“從合規要求上講,它們已經被叫停了”。

而知情人士透露,對催收的嚴格限制很快就將出現,“相應的部門已有動作”。

監管會對催收行爲“是否合規”劃出明確的紅線,催收行業將出現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提前合規且轉型的玩家,才能在這個行業存活下去。

714被點名後,暴力催收加劇,“拒接超利貸單子”呼聲高漲

目前,大型催收平臺已經採用一些科技手段,來滿足合規性要求。

比如,它們會通過語音分析提取關鍵詞,檢查催收員是否對用戶進行了威脅。

“此後,催收從業者更需要做的,是爲逾期用戶提供提醒服務,以及化解債務危機的金融解決方案。”童偉說。

換言之,催收從業者要轉型成爲個人債務管理專家。

目前,整個行業對於“客戶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就表示,“客戶保護”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有效的客戶保護機制,就不會有健康的普惠金融”。

安信永國際普惠金融中心創始人兼總裁Elisabeth Ryhne則表示:“普惠金融最終極的目標,是客戶的金融健康。”

“要保護你的借款人,他們纔是你的金主,只有他們好了,這個行業才能繼續生存。”任文樂說,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卻不明白。

714被點名後,暴力催收加劇,“拒接超利貸單子”呼聲高漲

在現金貸行業火熱的同時,催收行業遭遇了許多批評。

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意識到,催收是行業七寸,他們呼籲進行“客戶保護”,並拒絕和超利貸合作。

在未來,邁向合規之路的催收平臺,才能存活……

*文中部分受訪者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