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意识到春天突然来了,是两件事情。

周末晚上和朋友吃饭,吃完了意犹未尽,总觉得还应该有点什么。雨也停了地也干了,好像穿过了一道任意门,吹在脸上的风有暖意了。临时决定去一间小酒馆喝酒。日式酒馆藏族服务员,酒馆里热气哄哄,坐在身后的人穿着短袖衫。

又有一天,工作间隙站在阳台上休息。眼角余光忽然憋见楼下的樱花居然已经开了一树。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淡淡的粉白,我一个人忽然就笑了。原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冬天真的会过去啊,传说三月一直下的雨真的会停。

这两件事情,让我感到平淡、满满的幸福。并且就发生在家门口。不用东跑西跑。很长一段时间排日程是让人很焦虑的事情。好像需要忙碌来刷存在感是我们这个圈子的通病。但慢慢发现,真正美好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琐碎细节。是两个人深夜不着边际的讲话,是喝过一杯让人愉快的白葡萄酒,是这一天随手泡的茶特别好,是赶上喜欢的老师飚了两小时舞……这些都发生在家门口。

我们千辛万苦寻来的幸福,可能唾手可得,只要你肯停下来。

星期二曾经征集过春天做爱做的事。当时请很多朋友写下来,春天喜欢的事情和瞬间。结果那年春天特别美好,因为说喜欢吃青团,收到手作的宁波青团、又有重庆歌乐山下的荠菜、朋友用顺丰发来的春菜(我老家是叫豌豆苗)……都是朋友们别致的心意。虽然不能相聚,吃着当地的食物也好想是在一起享受春天。

今年回头来看,我们很多人都发生了变化。当时想要小宝宝的已经做了麻麻,有的人已经不经常出现,有的已经失散的老朋友又开始回到生活中。这样也很好呀,不会特别为某人的离开感到沮丧,又总会有新的人和事涌进来,我们要做的是,是一直有热爱的事情可以一路并行,及时行乐,好好活在当下。

今年的春天我学会的是享受当下,留有余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带一只茶杯上路,哪怕有十分钟,也会给自己沏一杯茶。爱茶的人最终都会有点那么娇惯自己。与其说是娇惯,不如说是认真对待,接触嘴唇的茶杯、送入口里的一口茶汤都不想太马虎。

随身带的书正好有这样一段:茶,是从日常琐碎中腾出的一小块留白。等待沸水变温的时候,等待茶叶蒸出香气的片刻,时间缓缓静下来。

今年又继续做了征集,编辑了上一个春天,当然特别欢迎亲们后台留言,讲讲你喜欢的春天,喜欢在春天做的事,喜欢在春天吃什么……有一些朋友是反复出现的,可以在其中看到他们的变化,生活状态或者心境的变化。

@ Laura Gao 最喜欢户外的下午茶:春天不冷不热,又没有蚊虫,下午坐在户外,喝杯咖啡,吃个甜点,聊个八卦。

照片上上周拍的,巨鹿路吧。

@米子春天就应该无所事事,我春天什么都不想干。

@猫寂 今年的英国经历了一个暖冬。屋后的那片二战后种植的李子树林早早地就开满了白色的花。那天刮大风,花成片成片地在空中上下翻舞,最后掉在地上,白白地全是花瓣。看得让人有些心疼。“这花都吹掉了,不知道夏天还会不会结果子啊?“ “风没关系的,只是希望不要来一场霜冻,这样果子才会被冻没了。”

明年就要离开英国了,在春天里,每日所见的花开花落,可能也就很难再见了。

2018的分割线——————

整理朋友们关于春天的回复时,有三件事是大家喜欢提到的。

一是春天赏花。去公园赏花,多做几个三明治去看野长城山坳里的樱花,眼下苏州园林的里来白玉兰开得正盛,终于可以实现去日本看樱花的任性之旅……又或者睡眼惺忪无所事事忽然瞥见阳台上的一园春色。

春天也是口舌上, 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各种野菜,不可错失的春笋、是仔细切碎了随手一拌就妙不可言的香椿,是深夜想念的腌笃鲜是南方的青团是故乡的豌豆苗饼, 是想吃艾草饼去找来的方子。

春天是伤感与喜悦并存的。是深夜里独自整理43万张照片,是回不去的时光和人,是属于一个人无法分享的秘密,是用一整个春天等待一个新身份的降临;

川端康成说,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

大概是发起关于春天的征集的本意。生活不在别处,只在于全力认识并享受日常的物什与周遭常伴的花木。

这些关于春天的事物不能更美好,谢谢你们的分享。

@国画

春天,我喜欢在四月走在路边看树上发出小绿小绿的芽来。

@芷汀

城市里春的讯息是突兀的一树树白色玉兰,每每看到就想起有一年不知为什么会待在家乡,年后和家人去了郊外一处叫印盒的小镇看比玉兰还要雪白的梨花。

每每天气转暖,就想多做上几个三明治和朋友们去郊外春游,比如爬上黄花城的野长城看看山坳里的樱花。当然,四月景山的牡丹节一般也是不会错过的。吃食嘛,是用花椒嫩芽烙的饼,是香椿芽炒的鸡蛋,是清拌的槐花和新鲜的韭菜;远一点儿,最惦记的就是青团和马兰头了。

抽时间去看K.H. Würtz陶瓷工坊的展(他们的作品请百度任何一家北欧带星餐厅),尝到了迄今最好吃的Granny Smith Apple (two ways),眼和胃都太满足,好像可以元气满满地说,这个注定忙碌的春天已没有更多奢望。今天展台上最适合这个季节的一只器皿是这样的,它来自父子俩的fariy tale collection(如上图)。

@殷勇

春天最喜赏花

前一段是西山梅园赏梅花

现在正是玉兰花开(留园有棵好的,艺圃的玉兰花也开了)

@周粟

春天是口舌上的,樱桃 ,草莓。现在全年都能吃到了,但是芨芨菜、苜蓿 、蒲公英、茵陈还是只有这一季有。抢时间似的挖来,也有乡下亲戚送来。蒸菜馍,包饺子,很珍惜地吃。边享用边有“再吃就是来年”的时光匆匆感,岁月逐人老~

春天是最伤怀的季节。越是明媚,就越会伤怀,一切都如此吧。西安的春天短到几乎没有,人到中年活得混沌,所以伤怀也变得奢侈。年轻时的好,突然就会钻进心里,突然感受到曾经细节里的表情、味道~

@毛毛丁

关于春天,吃的我一下就想到腌笃鲜!是不是特别没追求。

想做的事嘛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毕竟还是更钟意秋季,不过月底会去一次日本看樱花,称不上是什么夙愿姑且算是曾经想做一直没机会终于可以任性一次之事。

@益西次央

一场淅淅沥沥的雨,艾草在春天发芽了,我想要吃个艾草饼,可是我不会做这样的~于是想起了一个人。在某个春天,他跟我说,艾草在春天发芽,绽放的新绿就是艾草饼的颜色。在某个春天,他跟我说,在北海道爬上雪山,望向星空,银河系如此浩瀚。在某个春天,雪山下盛放着美丽的格桑花,他煮了一杯暖暖的咖啡,读着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一边读一边流泪,爱,原来一点都不好笑,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原来都在,那个春天的鲜花山谷…他和她打马而过,彼此迷失在氤氲而起的白色雾中,如梦一般,结着丁香的紫,薰衣草的味。

关于做艾草饼,朋友的答复:(西北宁夏的做法)新鲜的艾,有买的,也有我们自己出去踏青拔会来的,一般不会超过一个烟盒那么长最好。回来洗干净控干水分,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均匀的撒些干面粉拌匀(不能太多,薄薄一层就行),上汽后隔水蒸5,6分钟,出锅后晾凉就可以了。吃的时候调些红油辣子,盐,醋口感更好。

@jane

春天想去公园赏花

春天想要喝带着轻盈花香的包种

春天想要去山里采茶做茶

@盘子

想跟老磨一起在阳光房晒太阳,听民谣,吃新鲜的笋,会想起我爸在公园坐轮椅上啃黄瓜的可爱样子,想和老磨一起把庐山的房子弄起来以后去星子生活

@嘉禾

公园草地上和朋友野餐,去郊外踏青看草木萌发,月夜在江边散步,体会《春江花月夜》里描述的场景。

@Rebecca

大学毕业才离开家乡,北方的春天比南方到的晚,北方还是黄巴巴一片的时候,味蕾已经在二十来年的惯性作用下怀念春天的吃食。马兰头在北京的菜市场不常见,我会去中关村的一家南京大牌档点一碟子解馋。回来江浙之后的这两年春天,素材不用愁了,自己动手做来吃,香干切成粒,马兰头焯水控干切碎,加一点麻油拌开,碧绿喷香一碟,看着就欢喜。

除了吃,春天最想去的地方是西湖和乌镇。某个春天在西湖边上和最好的人相见,同游乌镇,几日春光换来一场美好姻缘,自然是常常回味了。

@开琴之音

今年春天最想做的是和老公和朋友,带上我姐和外甥,一起春游烧烤,上茶山品新茶买茶叶。始终爱听的歌是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就好。想吃妈妈做的菜,想妈妈。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就是想有可爱的宝宝,男女都好,等了很久了……

@本色

以前一到春天,就想蹦哒着去野餐去郊游去看看春天,但是人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以前的那些外在对我现在而言更希望变成一种照料,纯精神的照料。而春天意味着积蓄力量、默默前行,我喜欢在春天的早晨坐在阳台上背单词,喜欢和女儿早晨大声的朗读古诗,或者周末的早晨母女两人抵足靠在沙发一头看书。

春天变成了心里的一个季节,笃定自己要做的事情,并慢慢的浇灌它。

@虫子

春天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么?看花?可是四季都有时令芳事,不算吧。趁着好天气骑着共享单车刷街?秋高气爽时也适合把。吃青团?唉,北方人只能吃淘宝代购的。买上一件别人看来全无用处但自己看了能马上心生欢喜的小东小西?也不非要是春天吧。……

循时令而动的仪式感究竟该怎样做才是真的有范儿?杜甫老师的祖父杜审言老先生有一句诗叫做“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意思是说,唯独那些离家在外的人们,特别地对时令花草的变化敏感。是呀,离家在外的时候,我也总是第一个发现早开的玉兰,晚谢的杜鹃。什么时候要做点儿什么有仪式感或者只有一两个人才懂的浪漫的事,大概还要看心境。记得上个春天,我明里在看戏,暗里散戏后走走喜欢的那条马路而已。今年春天,我明里暗里都在忙着应付工作和生病,但该骑车的好天气没有错过,想看的法源寺丁香也在计划……总之就是顺心而动吧。

@甜菜

春天喜欢做的事?---出去走走鸟语花香!喜欢听的歌---不完美小孩!想要吃的食物---喝绿茶。想要做却还没有实现的事情---做个全职公益人,还得有几年。

@ Eva li

想吃马兰头和腌笃鲜、笋、下沙烧卖

@狗尾草

踏青,喜欢听青春的故事,想起一起春游的小伙伴,周游世界

@米子

春天花会开。

这个周末难得得空闲,独自一个人享受着一个大空间,刷着无聊电视剧到深夜。重度拖延症中午起来完全忘记了这周要收纳的计划,对于我来说,春天就是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日子。

站在阳台上的时候突然发现小花花突然在一夜之间都怒放了,前段时间有点忙碌,能做到的就是在发现叶子干枯发蔫的时候猛浇一通水,没想到还是呈现了一园春色。我都有种写鸡汤文的冲动,什么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要美丽依旧什么的。

懒惰的米子顶着紫外线间掉多余的绿叶,让枝干可以晒到更多的太阳,加了钾肥和微量元素,也算是为如此灿烂的绽放加个餐。然后继续去无所事事去了。在美妙的春光里无所事事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而奢侈感往往是愉悦的源泉。

@影像影响

春天界限对我来说好不清晰,尤其是今年。有时候只觉得一个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溜达溜达就挺好的。

近日一次电脑误操作,用一个只有后3个月照片的2016年文件夹替换了有大半年内容的同名文件夹,导致2016年上半年的照片消失。于是用了照片恢复软件,恢复误操作的硬盘。经过漫长的一天,近1个Tb的文件被恢复,意外发现是,除了丢失的2016年上半年,以前很多在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和照片也出现了。于是用了Lightroom 强大的照片导入功能,零散无序的照片立即按照它们的拍摄时间归位到一个个文件夹里。整理过往图片,发现了很多已经忘记的地方的人与事,看了不禁感慨唏嘘。或者整理整理老照片,让过往再回放回放,看看那些年的春天都在干啥,都干了啥,或许是今年春天里想干的事……

@沈进

喜欢踏青吧,最喜欢的是走我们家油菜花田,因为花茎很高,很容易有一个人的感觉很棒;喜欢的歌慢节奏一点,春风十里之类的;喜欢的食物是豌豆苗饼,也会因为应季吃点青团;

豌豆苗饼是我们家扬州特有的,其他地方好像很少。

@姜帅

@猫寂

小时候,春天的时候会随家人一起下乡去老外婆家。舅奶奶会给我一个篮子,让我去找一种植物。

我记得这种植物的样子,圆圆的,扁扁的,层层叠叠的。叶片上有白色小绒毛,带着露水在阳光里闪闪发光。要摘嫩的,老了的,长得很大的,就不能要了。 拿回家后,舅奶奶会把这种植物剁碎了,拌好做成一块一块带有碎绿的糍粑吃。

我清楚地记得这种植物的样子,这么多年后,我在户外跑步或者在山里步行,都会注意看地上,能不能找到它们。我却不记得这种植物叫什么,不记得用它做出来的糍粑的味道,不知道它是否有独特的清香,不知道它是不是带有甜味。

我只记得它的样子。

我常常会想,在这些或者那些如此杂碎的各种记忆中,为什么我要如此深刻地记住这种植物圆圆扁扁贴在地上的样子和它绒毛上的露水在阳光下闪亮。

虽然20多年过去了,从来没再见过这种植物,可是它一直是我春日里会留心寻找的事物之一。我们每个人身上各种与众不同的小习惯,大概都是过去的时光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痕迹吧。

今天推送有点晚,落地不久,终于赶在十二点前推送了。大概只有星期二可以让人不计回报奋不顾身,说说心里话。不知道你们睡了么,晚安。——害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