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劉孫三家,曹操勢力最大,而被曹操認爲是世間可以唯一與自己相比的英雄劉備呢,但是再強的英雄也需要有一塊根據地發展,而劉備要到赤壁之戰後纔算擁有了自己的基業,半個荊州。而在此之前,劉備其實一度獲得了徐州之地,假如劉備能一直保有徐州,說不定能在中原和曹操袁紹一決高低,但是因爲呂布的偷襲,劉備失去了徐州。不過呂布的偷襲只是明面上的因素,而劉備只所以能得徐州,而後又失去徐州,其關鍵因素還是在於這三家的態度。

陶謙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已經勢力越來越大,漸漸佔據了地方的實權,一些弱勢的地方官員都要依賴地方豪強的支持,到了黃巾起義,董卓篡權,中央失去了權威之後,更是如此,當時許多州郡只要得到地方豪強和軍閥的支持就自表爲刺史太守,假如能得到中央認可也好,不能得到也能坐穩位子。

在劉備到來之前的徐州,是陶謙擔任州牧,陶謙在漢靈帝時期就已經坐上了徐州刺史的位置,當時中央的任命還有權威,再加上陶謙擁有和自己同郡的丹陽兵支持,還獲得了許多徐州土著的支持,比如王朗、趙昱、陳登、糜竺等人都爲陶謙所用。

糜竺

那麼劉備爲何能在陶謙死後入主徐州呢?主要得益於這三家的支持,第一是陶謙的授命,三國演義中,說陶謙三讓徐州,這並不符合史實,但是當時陶謙也確實有傳位給劉備的動作,什麼動作呢?陶謙能坐鎮徐州,關鍵的一大要素就是自己的丹陽兵,而在劉備到來後,陶謙便將四千丹陽兵補充給劉備,丹陽兵是陶謙的立身之本,他將丹陽兵補充給劉備,已經有了這種心思。第二則是糜竺糜家,在陶謙死後,糜家首先提出迎接劉備入主徐州,日後劉備被呂布偷襲,又是糜竺全力支持,再之後更是放棄徐州的家業,一路追隨劉備。第三則是陳登陳家,在劉備推辭的時候,是陳登和孔融等人力勸劉備入主,而且日後呂布進入徐州,陳登一直作爲劉備的內應,劉備在逃亡荊州的時候,也對陳登有着極佳的評價。

丹陽兵、糜家、陳家,其實分別代表了徐州的兵權、富商、地方世家的態度,有他們的支持,纔有劉備入主徐州的情況,而其中這三家對於劉備的態度又不完全一樣,這其中糜竺對待劉備的支持最爲堅定,劉備失敗後還把妹妹嫁給劉備,傾盡家產支持劉備,劉備逃亡之後,又是跟隨劉備逃亡荊州,可以說一路上不離不棄,最爲支持。

陳登

陳登爲代表的地方豪強嘛,和劉備的關係都不錯,但是不像糜家這樣誓死追隨,基本上誰入主就跟隨誰,像劉備再度入主徐州他們也支持,等到曹操來了他們馬上又站在曹操這邊。

而丹陽兵嘛,則是有自己的一套,這個先放在一邊,先說爲何糜家和陳家對於劉備的態度不一樣,其實關鍵在於糜家和陳家的身份不一樣,糜家是商人,雖然富有,但實際上在官場上的地位有限,雖然豪富,但是整體上還是弱世家豪強一截,他們爲了更好的地位可以堅定的選擇站隊博一把,而且經商的本事到了其他地方一樣能用。而陳家不同,他們世代在徐州,根基在此,換個地方就不好使了,所以他們只能待在徐州,徐州不管換了誰,對他們沒有影響,而他們也都會支持。

最後說丹陽兵,丹陽兵其實不是徐州土著,而是陶謙的部屬,幫助陶謙控制徐州的工具,在陶謙在時,他們只能追隨陶謙,陶謙也只能用他們,相互依賴。可是劉備到來後就不一樣了,劉備固然拉攏了丹陽兵,但是劉備有自己的核心部衆,對於丹陽兵自然不可能像陶謙那樣優待。原來在外部壓力的情況下(比如曹操入侵)雙方還有一致利益,等到曹操撤軍,袁術來侵,而且袁術拉攏丹陽兵的情況下,丹陽兵的態度就不一樣了,尤其當劉備出征,張飛坐鎮控制不住局面,殺了丹陽兵的首領曹豹之後,使得丹陽兵人心惶惶,最終當呂布來襲的時候,丹陽兵開城門導致張飛戰敗,劉備失去了徐州。

說到底,在漢末那個世代,最重要的還是兵權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