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6年5月,遠東諮詢委員會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通過了臨時索賠方案,並制定出了一份“先期拆遷”計劃,如果按照設個計劃,中將會得到整個“拆遷計劃”範圍中15%的份額,其中不乏如日軍吳港基地的一套最新型的發電廠設備和一具200噸的港口起重機這樣的“頂級裝備”,可是隨着事情的發展,中國最後又真正得到多少呢。隨後,在1948年5月,美國以日本食品和生活物資匱乏等諸多理由爲藉口,極力主張削減日本承擔的賠償物資和佔領軍費用,並在1949年5月正式叫停了“先期拆遷”計劃,同時聲明保留日本包括軍工在內的一切工業設備,取消限制任其自由發展。

俗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此話雖然簡單,但是話糙理不糙,絕對是一個最淺顯而基本的道理,那麼,當中國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真的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放棄了戰爭賠償嗎?

對於這樣一塊大蛋糕,作爲當時最高當權者的蔣介石不可能不知道它的意義,事實上,早在1943年開羅會議時期,蔣介石就曾向羅斯福提起過戰爭賠償的問題,而且蔣介石還頗有創造性的提出了用部分實物代爲抵償的方式,這樣做不僅可以對日本的工業和經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還可以讓中國的製造業等領域儘快得到發展。

在日本投降後,關於賠償歸還的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國民政府也在第一時間提出了索賠計劃,而且對於日本賠償設備拆遷項目也擬定了計劃。

隨後,在美國的主張之下,負責賠償事宜的最高機關“遠東諮詢委員會”正式成立,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由麥克阿瑟代表美國獨攬大權的機構,而一切有關戰爭賠償事宜都由他一人完全操縱。

1946年5月,遠東諮詢委員會在美國政府的授意下通過了臨時索賠方案,並制定出了一份“先期拆遷”計劃,如果按照設個計劃,中將會得到整個“拆遷計劃”範圍中15%的份額,其中不乏如日軍吳港基地的一套最新型的發電廠設備和一具200噸的港口起重機這樣的“頂級裝備”,可是隨着事情的發展,中國最後又真正得到多少呢?

計劃開始後,中國方面在國民政府“接受委員會”的協調下,拆遷方面很快就付諸了行動,而運輸方面,從1948年初開始,共派船22次,運回賠償設備12504箱,總計35000多噸。

但是,這樣的好光景並沒有持續太久,美帝說翻臉就翻臉了。隨着美蘇對立日益尖銳和中國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美國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對於美國來說,日本已經成爲美國對抗蘇聯和謀求遠東利益的重要基地,所以在“扶植日本”的中心思想指導下,抵制賠償,保存日本的“復興”基礎成了美國的首要目標。

隨後,在1948年5月,美國以日本食品和生活物資匱乏等諸多理由爲藉口,極力主張削減日本承擔的賠償物資和佔領軍費用,並在1949年5月正式叫停了“先期拆遷”計劃,同時聲明保留日本包括軍工在內的一切工業設備,取消限制任其自由發展。

更可氣的是,對於吳港基地的那兩套最重要的設備,中方人員本來已即將拆卸完畢,也被“盟總”緊急叫停。

按照當時的有關文件,雖然對未拆設備予以保護,但是已經着手拆遷的是可以繼續拆完運回的,可是儘管國民政府有關部門據理力爭,盟總方面仍然一意孤行,霸道的中止了中方的拆遷工作。

從此,整個對日索賠計劃在美國的操縱下宣佈夭折,而中國因戰爭造成的約620億美元損失,靠拆遷得勉強算是到了2000多萬美元的物資,而這僅佔到全部損失的萬分之三。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日本向德國那樣履行賠償責任的話,50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以當時日本的經濟水平,至少要50年才能還清,真那樣的話,日本還會有今天的這般風光景象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