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15日在西昌用長征三號乙(長三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記者從抓總研製長三乙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獲悉,本次發射,火箭還搭載了助推器傘降測控終端,將爲後續助推器傘降落區控制技術的工程應用奠定基礎。

中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全球導航衛星。 梁珂巖 攝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三甲系列(包括長三甲、長三乙和長三丙)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何兆偉介紹說,目前,火箭助推器殘骸一般都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但是殘骸落區面積較大。爲此,火箭型號研製隊伍開展了助推器傘降落區控制技術研究工作,旨在通過傘降的方式,精確控制火箭助推器的落點位置。該技術研製成功後,可使落區面積縮減爲現在的百分之一。

按照計劃,助推器傘降落區控制技術研究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通過搭載試驗,驗證助推器傘降測控終端系統功能是否正常,並找出助推器下降過程中打開降落傘的最佳高度、位置等參數,這次發射搭載助推器傘降測控終端即爲第一階段試驗。第二階段爲工程試驗階段,預計於明年進行。

何兆偉強調,火箭搭載助推器傘降測控終端的前提,是不能對主星任務造成影響,爲此,火箭型號研製隊伍通過冗餘設計、供電母線分離控制等方法,以保障搭載助推器傘降測控終端運載火箭飛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此次成功發射北斗雙星的長三乙運載火箭搭載了助推器傘降測控系統,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長三乙火箭助推器分離後可通過降落傘歸航到指定的落區,以實現對地面不可預測損失的最小化。

此外,這次發射的遠征一號上面級在電源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進措施,任務適應性更強,發射場總裝操作更簡化,運載能力更高,還實現發射前2小時無人值守,測發的安全性得以大幅提高。

本次北斗雙星發射任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87次航天飛行,也是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第92次發射,還是長三甲系列火箭2018年第10次發射,自1994年首次發射成功以來,長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年發射達到10次。

作者:孫自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