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網訊 全媒體記者楚紅巖 趙傑 李晨翀報道 “兩水迴環抱一洲,不通車馬只通舟。到來俯視原無地,攀徙遙吟恰有樓。含雨溼雲偏似重,隔湖煙嶼望如浮。惠山翠色迎眉睫,慢慮沾衣作勝遊。”這是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來到無錫時留下的詩句。坐落於江頭海尾、太湖之畔的無錫,是由大運河這條黃金水道孕育出來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8月6日,尋訪大運河文化帶·汴梁晚報文化中國萬里行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組走進無錫。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

大運河無錫段形成於春秋,發展於隋唐,興盛於明清,是文字記載江南運河最早的段落,全長40.8公里,曾是無錫經濟的命脈,也是厚積無錫數千年文化的綵帶。她是承載無錫城市數千年發展歷史的“母親河”,有“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的美譽。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

8月6日至8月7日,報道組一行先後來到無錫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惠山古鎮、清名橋古運河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尋訪報道。坐落在無錫大運河畔的絲碼頭上的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其前身是建於1921年的蠶絲倉庫,是當年無錫絲碼頭繁榮昌盛的歷史見證。時光荏苒,如今已成爲一個以時尚文化爲理念,彰顯、展示現代藝術的生活藝術中心,吸引了30多家企業和“非遺”大師工作室進駐,形成以文化藝術爲帶動、互補性強的產業集羣,年產值近9000萬元。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

惠山古鎮位於無錫城西,錫山與惠山的東北坡麓,緊依京杭大運河。惠山古鎮有無錫歷史文化露天博物館的美譽,長長的直街、幽幽的巷子無不散發出悠悠古韻。古鎮內排列着100多座祠堂,構成了獨特的“祠堂羣”景觀,是無錫老街坊風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區。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

清名橋古運河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也是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風貌河段。而今,“槳聲、燈影、古橋、民居”構成了一幅最純粹的古運河“民俗風情水上圖”,沿岸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積澱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裏成爲無錫旅遊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顯運河古韻風情的“絕版之地”。可以說,清名橋古運河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與利用並重”這場“文化競賽”中始終走在前列。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道組走進無錫 兩水迴環抱一洲 不通車馬只通舟

如何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爲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讓大運河這條靈動的文化長廊串聯起沿岸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通過在無錫的尋訪,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接下來,報道組一行將走進蘇州。

以上圖片均爲全媒體記者李克君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