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戰七夕:資本退潮之後,鮮花電商泡沫破滅

一年一度的“七夕”帶着一如既往的浪漫如約而至,鮮花成爲點綴該節日必不可少的物品。隨着鮮花進入銷售高峯,不少電商也推出購花浪漫活動,只是看似紅火的鮮花電商似乎問題並不簡單。

辦公室裏,有人在接新訂單,有人在後臺盯數據,供應鏈端馬不停蹄地生產、發貨,物流團隊緊接着談交付情況。對於鮮花說和花巴士來說,一般這種節日期間,會比平日高3~5倍的銷售額。七夕期間鮮花需求量的數倍增加,背後是整個鮮花行業的激烈競爭。大部分的訂閱鮮花平臺,所面對的不僅是同類型平臺之間的較量,還有美團、京東這樣的巨頭挑戰,以及線下市場和新湧現出來的社區團購玩家。

金融中心回憶到,2015年是整個鮮花市場變化最大的一年。在這一年FlowerPlus花加獲得了光合創投數百萬的天使輪融資,花點時間拿到了青山資本和梅花創投的數百萬天使輪融資、野獸派獲得了經緯中國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宜花科技在這一年完成三輪融資,合計數千萬美元。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3-2017年間,鮮花電商領域一共融資47筆,其中以2015年、2016年最爲火熱,分別產生17筆和15筆融資事件。更有甚者,花集網在2015年5月完成228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後,同年10月登陸新三板。愛尚鮮花在2015年1月、7月分別完成數千萬人民幣、1億元人民幣的A、B輪融資,並且在2016年7月登陸新三板。

流血戰七夕:資本退潮之後,鮮花電商泡沫破滅

資本的火熱,給鮮花行業帶來了很多想象。玩家主要聚集在兩類賽道,第一類是連接產地和花店的B2B電商,比如鮮花說、花巴士、宜花科技、花集網。第二類是連接產地、批發地和用戶的B2C電商,如走日常鮮花路線的FlowerPlus花加、花點時間、愛尚鮮花,加上目標爲高端市場的野獸派、roseonly等。

但是隨着競爭的加劇,不斷湧入的玩家們開始大打價格戰,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價格在這一時期成爲了競爭手段之一。原本在可控範圍的低價,在資本湧入,不斷燒錢補貼的情況下變得失控。最典型的案例是近期暴雷的門客鮮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門客的打折活動就沒有停過,且價格壓的越來越低,“甚至9.9元包月、19.9元包月,幾塊錢的訂單需要給用戶送四次花,連成本都不夠。”

門客生活暴雷的背後,也體現出鮮花電商面臨的難題。供應鏈端具有不確定性、高損耗率、高物流成本,以及價格戰導致盈利困難,在2016年~2017年經歷了一輪風口之後,鮮花電商行業逐漸進入洗牌期,大量湧現出的創業公司消失於公衆視野。

門客並不是第一家被淘汰出局的公司,行業內的洗牌在2017~2018年便已經開始了。金融中心發現,當年湧現的花頌、喬治送花等平臺的官方微博微號,均已停更。到了2018年,即使是頭部玩家都很少傳出融資消息。野獸派的融資停留在2015年底,宜花科技和Roseonly均在2016年,花點時間在2018年3月,最近的花加則在2018年7月。登陸新三板的愛尚鮮花一直在虧損,2014年-2016年間,它的淨利潤分別爲-1054萬元、-2420萬元、-5954萬元,目前愛尚鮮花已停牌。同樣在新三板上市的花集網,財報顯示2018年營收大幅下降,淨利潤爲-588萬。

資本退潮之後,這意味着鮮花訂閱即將出現增長的困境,由於前端產地和供應鏈的投入成本短時間內無法降低,後端市場被其他玩家所侵蝕,顧客流失,包括類似於門客生活的負面消息所影響。

流血戰七夕:資本退潮之後,鮮花電商泡沫破滅

金融中心認爲:對於鮮花這種低頻消費的品類,大平臺、綜合性平臺更有優勢,“沒有人會記得一個一年只用6次的買花APP,這個APP也不會留存在用戶的手機上。”鮮花是非常不標準化的商品,訂閱式鮮花電商面臨增長困境的很大原因,是用戶不需要鮮花的標準化,而用戶的需求,企業又很難通過數據分析來預測,因爲在鮮花的選擇上個人需求是比較主觀的。沒有標準化就難成規模很難持續低價獲取用戶和壓低成本,加上鮮花的區域性較強,很難統一價格和質量,這也是鮮花行業裏爲什麼沒有出現一家較大規模的連鎖花店的理由。

對於目前的鮮花電商市場,儘管競爭已經很激烈,但仍然處於等花開的階段。之前的風口期,大量創業者和資本湧入,吹起了泡沫,這兩年很多泡沫破滅了,這不代表行業不好,鮮花電商很快要進入第二次高速發展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