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二号舰“约翰·F·肯尼迪”号安装了最后一块飞行甲板。

“肯尼迪”号于2011年开工,预计今年年底下水,明年正式服役,美国将建造至少四艘同型舰。图为吊装飞行甲板模块。

该级舰首舰“福特”号在建造过程中饱受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的困扰,而“肯尼迪”号则在建造中采用预装配技术,显著提升了施工速度,据船厂称有望提前4个月正式服役。

就在两天后,8月1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再次出海试航。该舰是001型“辽宁”号的改进版,以现有报道看,该舰全长315米,全宽75米,满载排水量约70000吨。其舰载机机库比“辽宁”号更大,可搭载24至32架歼-15舰载机和不少于8架舰载直升机。

该舰于2013年开始建造,2018年5月第一次海试,此次已经是第七次海试,很可能在今年正式入役。

首艘国产航母第七次海试时,舰尾停着一架疑似歼-15舰载机模型。

与此同时,我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也在建造中,称为002型。预计排水量将达到8万吨以上,有可能尝试电磁弹射技术,告别滑跃起飞,国产预警机和新型直升机也有可能上舰测试。

001型“辽宁”号,即将服役的001A型以它为基础设计。

要建设远洋海军,航母是必不可少的舰队中坚。当下,全世界航母运用能力最强的是美国,经过百年积累已经实现航母全面核动力化,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成熟完善的航母科研、建造、使用和维护体系。而我军在航母方面起步很晚,还有很大差距,但也要努力地缩小差距,赶上去,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军也要装备核航母。

核航母相对常规航母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核动力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减少航母在海外部署时对陆上燃油储备点的依赖,减轻后勤压力和运用区域限制。

其次,核动力系统占用空间更小,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携带更多装备和物资,进而降低编队对补给舰的需求。航母编队可以提前出发,而行动较慢的补给编队可以后续跟上来,提升航母编队反应速度。

901型补给舰“呼伦湖”号与第二艘航母汇合,摄于今年4月。该舰是5万吨级超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将在航母编队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有两艘服役,两艘正在建造。早在2017年10月,该舰就和“辽宁”号航母编队共同演练,被称为“航母奶妈”。可见,海军的航母综合保障体系正在一步步建立起来。

我们知道,舰队在进行海上补给的时候非常脆弱,补给舰和航母之间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运动,遇到恶劣海况时就无法进行补给。而且,补给时两舰相距较近,航速较慢,短时间内又难以分开,此时若受到敌方攻击,则会给整个舰队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美军在1998年时做过测算,配备核动力航母的舰队单位时间内所需的补给次数,与常规动力航母舰队相比可减少近30%。在战时,就可以降低舰队在补给期间遭到攻击的可能性。

除了航母本身,054、052C/D、055型等主力驱/护舰,攻击型核潜艇等也要同步发展起来,为新航母配备完整的战斗编队。前述美国“肯尼迪”号的建造中,需要全国近5000余个供应商分别提供组件和服务。可见,发展航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图为“辽宁”号航母编队。

再次,取消了烟囱和内部烟道。避免了复杂的舰内烟道设计,节省舰内空间可以装载更多物资。简化舰岛结构,以便安装更多电子设备,也减少占用宝贵的飞行甲板面积,避免烟气对甲板航空设备、人员和舰载机的腐蚀与干扰。还可以消除烟囱排气造成的红外信号泄漏,并增强全舰密闭性,提升抵御核生化武器的能力。

最后,核动力可以提供充足的电能。在未来,随着大型相控阵雷达、电磁弹射和电磁炮等耗电大户纷纷上舰,对现代航母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动力是解决这些用电需求的有效途径。

其中,电磁弹射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有重量轻、操作简便,弹射可控制性强,反应速度快,维护方便的优势。美国、英国、中国等都在推进相关研制工作,电弹上舰是大势所趋。

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核航母。它配备了第一套舰用电磁弹射器,据称飞机出动效率将比“尼米兹”级提升25%,所需人员反而减少25%。

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从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电磁弹射器研制,2014年1月在黄村基地安装了首个电磁弹射实验装置,2015年11月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公开了电磁弹射器模型,2016年10月进行了歼-15舰载机弹射实验,有资料还称同时还测试了无人机电弹。不过在第二艘国产航母002型上是否可以用上电磁弹射还有待进一步消息,毕竟电弹上舰还会涉及到舰载机和舰体设计的变动,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成本问题。

近期频频亮相的歼-20是为空军量身定做的空优战机,其改装为舰载机的难度不小,能不能上舰还很难说,歼-15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舰载机唯一主力。图为歼-20舰载型想象图。

当下还没有消息证明我国舰用核反应堆已经可以装备在航母上,应该还处在实验攻关期间。潜用核反应堆的技术相对成熟但功率不足,不能满足航母的动力需求。例如,因为早期的A2W压水式反应堆功率不足,导致美国的“企业”号核航母足足用了八座才能保证动力。而就是这种早期反应堆,也要比中国092型核潜艇上用的反应堆的单机动力大40%左右。如果我国没有得到特殊外援的话,拿出合格的航母核反应堆还需一段时日。

法国的“戴高乐”号核航母采用了四台K-15型潜用反应堆,只能勉强跑出27节的最高航速。我国并没有必要采用这种折中方式,倒不如踏踏实实地研制,不用急着给航母配备核动力。

“戴高乐”号核航母,是当下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航母。

所以建造中的002型航母基本不会采用核动力,但有望把舰载机滑跃式起飞升级为弹射起飞。我国海军发展航母一直奉行稳扎稳打的态度,在技术方面,近期的精力还是应该集中在弹射起飞和改进舰载机上,核动力的科研跨度太大。

航空母舰是一台复杂而精密的顶尖军事机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做为训练舰,主要还是为了供海军摸索如何运用航母这个“新事物”,第二艘和第三艘航母列装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还将和“辽宁”舰一起,继续主要承担训练和实验任务,为接下来建造和运用更先进的常规航母甚至核航母打基础。

总的来说,近年来海军开启“下饺子”模式,舰队质量和规模得到显著提升,但不能因此自满甚至自大。放眼世界,我们还远未达到先进水平,现在取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依旧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地扩充自己的实力,保卫我们的海疆。

李曦 本文来源:网易谈兵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