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士敢於率先同行發財報。陽光城就是房企中的“勇士”,而看似亮眼的財務數據正是其勇氣來源。

據陽光城2019中報數據,淨負債率爲145.13%,同比下降37.09%;平均融資成本7.72%,同比下降22個基點。同時,陽光城營收225.1億元,同比增長48.0%;銷售金額則爲900.7億元,同比增長28.7%。雖然其淨利潤率約6%,僅爲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歸母淨利潤也同比增長了40.52%。

一眼看上去,陽光城的財務數據很美好,在盈利增長的同時把槓桿給降了。但如果結合行業現狀仔細梳理其財報可以發現,陽光城的業績利好或許不堪一擊。

“降負債”是陽光城目前的口號,而其在今年上半年也在降槓桿的路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但從債務結構來看,財報中其實隱藏了一個“障眼法”。

中訪網梳理陽光城財報發現,在該公司的長期借款項目附錄中,保證借款同比大幅增加,由2018年上半年的35億增加到了今年上半年的52億元,同比大幅增加48.5%億。一般來說,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的利率要低於保證借款的利率,並影響企業最終要支付的利息水平。

這就意味着,雖然今年上半年陽光城的長期貸款沒有增加,但實際上其借錢的成本更貴了。截至2018年上半年,陽光城的長期借款應付利息約爲3億元,短期借款應付利息約爲5700萬元,這一數據在今年上半年就變爲約6.5億及6000萬元。

負債下降、融資成本增加 陽光城的財務“障眼法”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陽光城的債務有所下降,但其卻要爲這些債務支付更高的利息。從這一點來看,陽光城今年上半年“降負債”的成績或許有不少“水分”。

值得一提的是,國盛證券劉鬱曾在近期的報告中根據融資成本將40家上市房企劃分爲四梯隊,藍光、陽光城、恒大、泰禾和花樣年融資成本高於7%,位列最高梯隊。報告指出,泰禾、華髮、恒大和陽光城短期償債能力偏弱。

值得注意的是,融資成本增加、短期償債能力偏弱的陽光城,未來或將面臨更嚴峻的融資環境。

此前,面對境內外地產債發行一度創下新高,政策又開始重新收緊,房企境內外發債、ABS、信託等融資渠道紛紛受限。東興證券固定收益主管周耿接受彭博電話採訪時表示:“無論從前瞻性的政策調控來看,還是從平均估值來看,下半年房地產債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都比較小”。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房企的償債高峯到來。據彭博彙編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境內AA+評級及以下房地產債券到期金額共計約570億元,爲歷史峯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