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近日,據媒體報道,《三體》小說的編審之一,也就是重慶作協會員、兒童文學作家杜虹在病逝後,於今年5月因患胰腺癌而去世,遵照她的遺願,親屬選擇將其遺體冷凍,聘請了來自美國的科技公司Alcor,對杜虹的遺體頭部進行特殊冷凍處理。該冷凍遺體將長期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環境中,直到50年後醫學進步後,再進行將杜虹復活。

相信看到這條新聞,不少《三體》書迷都驚訝了!甚至有網友質疑:“難道熱追那麼長時間的科幻小說《三體》,將要成爲紀實小說了?”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劉慈欣:“復活”存在巨大的技術障礙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在得知此事後,作爲科幻小說《三體》作者的劉慈欣認爲這個冷凍手術未來能將人“復活”仍舊存在巨大的技術障礙。同時,他強調自己寫科幻小說所用的科幻邏輯跟作爲自然科學的醫學邏輯並非一回事。但是不管怎樣,他本人對於杜虹女士的勇敢選擇,充滿了敬意。杜虹女士能在自己的生命結束以後,還能用自己的“身體”去向科學的未來探索,可謂非常有勇氣。劉慈欣表示真誠地希望50年以後人類的科學技術真的能達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他也非常期待,50年以後她真的“復活”了。他會深深祝願她,同時期待屆時自己還能活着見證那一刻。

劉慈欣還鄭重地提醒想要效仿杜虹女士的人,首先需要徹底想清楚,並明白到“復活”所將面臨巨大的技術障礙,要非常慎重。這個技術障礙有可能在5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後才能被克服,也有可能永遠都無法克服。並且,冷凍遺體技術花費是非常高昂的,會給整個家庭帶來非常大的經濟負擔,畢竟科幻小說,跟現實並非一回事,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纔好去選擇。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

杜虹: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身患胰腺癌的杜虹在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40分過世,享年61歲。在杜虹平靜離開人世那一刻,在隔壁病房守候多日的兩名美國醫生便第一時間向她體內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製設備按壓心臟,保證血液繼續循環。而後,耗盡1小時左右,將杜虹的遺體裝入放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並迅速轉移到手術地點。

在手術過程中,美國醫生首先會用稀釋過的保護液逐步替換遺體中殘留的血液,而後再使用儀器打開遺體頸部的總動脈和總靜脈,形成一個液體輸入的迴路,輸入保護液。接下來則是這個手術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替換頭部殘留的血液。替換血液的過程十分漫長,超過4個小時。整個過程需要在冰凍低溫接近0攝氏度的情況下完成,在此期間醫生會逐步加大保護液的濃度,從動脈輸進頭部。當人體內保護液濃度達到遺體保存要求後,繼續監測靜脈輸出液體中保護液的濃度,直到輸出液體的保護液濃度與輸入濃度一致表示頭補水已完全被替代時方可。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替換過程結束後,工作人員還需要將遺體進一步降溫,會使用零下60攝氏度的乾冰對遺體逐步降溫,最終將遺體保存在一個零下40攝氏度左右的冰棺當衆。至此,遺體冰凍的初步流程才完成。而之後,杜虹的遺體將會在冰凍的狀態下被送往美國洛杉磯Alcor總部,這裏是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遺體頭部將被分離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工作人員將會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的頭部長期保存。按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關於參與“遺體冷凍復活”計劃,源於杜虹在今年3月中旬看到一則關於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的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一科研機構冷凍,期望未來科學發達時再將女兒解凍治療的新聞時,隨口跟女兒說的玩笑話:“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當時杜虹已是胰腺癌終末期,狀況急轉直下,杜虹本人依舊十分淡定,但女兒張思遙常常偷偷哭泣併爲此緊張。對於母親的這句玩笑話,張思遙卻認真了,她鄭重其事地將母親冷凍身體的想法告訴了丈夫魯辰。而後,張思遙及丈夫魯辰在朋友和志願者的協助下,多番輾轉他們終於聯繫到了美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Alcor。而後張思遙選擇賣掉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積蓄,湊齊了所需的75萬元費用,與Alcor簽了協定。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張思瑤:媽媽,我們未來見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5月30日,是杜虹彌留世間的最後一天。張思遙跟她說:“媽媽你知道嗎,如果計劃成功了,也許我們相見時你比我還年輕,也許要你來照顧我。”

躺在病牀上的杜虹笑着回答:“那好好哦。”

而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對着女兒說:“我想抱下你。”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女兒張思遙對母親在未來50年後重新復活,抱着十分樂觀的期待,因此在杜虹去世當天下午,她便在朋友圈中寫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點40分。媽媽,我們未來見。”

當談到爲何如此堅定將母親的遺體冷凍起來像在未來複活,張思遙表示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自己一直跟母親相依爲命。母親的命運多舛,年輕時作爲知青上山下鄉,知道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才憑着自己的努力考出農村,當上老師再做到圖書編輯。這幾十年來,母親爲自己放棄了太多,甚至包括她的愛情。

張思遙表示,自己能夠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成爲一名編劇,都因爲自己的母親,是她爲自己打下了興趣基礎。在張思遙五歲那年,母親杜虹將她童趣的話整理成了詩歌,成爲張思遙人生的第一首作品。而一個人撫養女兒的杜虹,還在張思遙10歲那年資助了一名8歲女孩,女孩和張思遙一起喊杜虹“媽媽”。成爲了家裏的第三個成員。如今女孩已考上大學,仍和張思遙姐妹相稱,這個妹妹還幫助十幾個農村學校建立起了愛心書架,爲農村孩子送去大量圖書。

2013年,杜虹爲了照顧她病重的母親,也正是張思遙的外婆,放棄了與一位美籍華人的愛情,放棄了去美國定居的機會。而當外婆去世後,張思遙以爲日子回到了正規,卻沒想到母親杜虹又患了胰腺癌。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

三體:雲天明的童話或成真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在最初閱讀《三體》這本小說之時,大部分讀者都覺得作者腦洞真大,想象力高深。冰凍人延長生命一說上,更是讓人感到不可置信。尤其是其中對於雲天明這個角色,安排的取出大腦進行冷凍技術保存,最終通過三體人的克隆技術成功復活這一情節。

在《三體》中,對於雲天明的大腦被冰凍技術保存後的場景是這樣描述的:“在他們正中有一個工作臺,上面放着個一米左右高的不鏽鋼圓柱形絕熱容器,剛剛密封,從容器中湧出的超低溫液氦產生的白霧還沒有消散,由於低溫,那些霧緊貼着容器的外壁緩緩流下,流過工作臺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霧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塵世中的東西。”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如今看來,從封存技術上來說,杜虹享受的待遇跟雲天明驚人的相似。其實杜虹除了作家、詩人外,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身份,就是《三體》的編審之一。所以當女兒及女婿原以爲杜虹不會同意只冰凍頭部時,杜虹卻令所有人意外地輕易接受,杜虹說:“50年後能否有效是未知數,但她介意用自己的遺體做實驗,新興科技總要有人嘗試。”

僅冰凍頭部,貌似科幻小說《三體》中屬於雲天明的童話即將成真了。

願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杜虹及女兒張思瑤的努力沒有白費。

遺體冷凍,50年後將會復活?

———————————————————

「你都沒看過這個世界,說什麼世界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