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既生瑜何生亮”,下半句纔是精華,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

文/小莫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對這樣一個情節非常熟悉:周瑜受了諸葛亮的氣,大喊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然後口吐鮮血,氣絕身亡,江東一代才俊英年早逝。這當然是小說演繹的結果,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沒有如此狹小的度量,而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還有下半句,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究竟說的是什麼呢?

諸葛亮和周瑜二人效力於不同的陣營,都在爲自己的主公奉獻自己的才華和計謀,以求在亂世之中建立豐功偉績,成就一方霸業。兩人也多次交鋒,爲世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在《三國演義》裏,周瑜被刻畫成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小人”形象,其實這是小說尊崇劉備,神話諸葛亮故意捏造出來的橋段,真實的周瑜是一個曠世奇才。

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赤壁之戰,其實並非諸葛亮的功勞,真正的指揮權在周瑜手中,很多有名的語句都證明了這一點:“三國周郎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等等,都足矣證明周瑜纔是打敗曹操的主角,甚至諸葛亮連配角都不是,只是起到促進孫劉聯盟的作用。而關於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也被很多人曲解了原本的意思。

這句流傳至今的古語的下半句是:“君未歸,孤何安”,意思是諸葛亮沒能前來輔佐東吳,周瑜一直心存遺憾。因爲周瑜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而非嫉妒,他希望和諸葛亮這樣難得的英才一起共事,成就更加輝煌的霸業。即使諸葛亮未能前來,他有的也只是遺憾,而並非恨,反而更加佩服諸葛亮的忠心,這句話真的可以替周瑜“平反”了。

其實諸葛亮的內心也有同樣的心意,兩人可謂是英雄惜英雄!在周瑜去世後,諸葛亮也有一段話來評價自己最強大的對手周瑜:“人說周瑜嫉我之才高於自己,其實他是恨諸葛亮之纔不能爲東吳所用,不然,當初他就不會讓諸葛瑾去說服其弟歸順東吳。“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深知周瑜絕非嫉賢妒能之人,也不會因爲一時的得失而自暴自棄。二人都是一人之力,挽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之中的曠世奇才,理應得到所有人的欽佩,而不是誤解。

“既生瑜何生亮”,大家應該保持一個積極上進的心態,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如果心態能更加的寬容,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即使不能像周瑜和諸葛亮這樣取得豐功偉績,也一定可以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斬獲,冉冉升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