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上網來·經濟大講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騰飛,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以犧牲資源環境爲代價的粗放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污染問題既是發展問題,又是民生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是廣大人民羣衆的熱切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贏藍天保衛戰,要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十八大以來,“大氣十條”“土十條”“水十條”陸續推出並實施,各地各部門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加大節能力度和考覈。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構建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對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巨大推動力。在污染攻堅戰的過程中,常態化的嚴格監管帶來的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強化,進而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生動局面。同時,污染治理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產業,巨大治理需求已成爲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環保督查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個重要環節。近年來,生態環保問責機制不斷完善,從環保督察組進駐各地,到中辦國辦對祁連山生態環保問題發通報,凸顯了從中央到地方對於環保問題的決心和重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過程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和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