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備受爭議的比特幣單價已經重新回到12000美元附近,其總市值已經突破1.5萬億。儘管,比特幣在總體市值上已經有相當大的體量,但是其真實價值依舊備受質疑,衆多人視其沒有實際的東西支撐爲空氣。事實上,比特幣背後能直接體現的至少有數百億資金一直在默默支撐着!

據bitinfocharts 8日數據顯示,目前參與維護比特幣網絡安全的算力已經達到80E,再創歷史新高,比特幣2017年底單價兩萬美元的時候,其算力最高爲60E,這就意味着要想對這個全球最大的分佈網絡攻擊(51%算力攻擊),至少要具備40E的算力。

80E(1E=1000P,1P=1000T)的算力到底意味着什麼呢?以比特大陸最新螞蟻礦機S9SE來進行下簡單的計算。(S9SE的參數是16T,1.28KW,單價4700元)

80E的算力相當於500萬臺S9SE,僅硬件成本就高達235億RMB,每天需要耗費的電量爲1.28*24*500萬=1.536億度,按照0.5元的單價計算,日消耗0.768億元人民幣,年消耗約280億元人民幣。

而對比特幣網絡進行雙花攻擊的成本則至少需要100億以上才能實現,這意味着比特幣的電子轉賬系統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轉賬系統。

我們很容易就知道,對於一個貨幣系統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比特幣轉賬系統在這方面表現的比較優異,這成爲了支撐比特幣萬億市值的基礎。

當然,一個貨幣系統除了安全之外,貨幣還要能夠充分的自由流動。放眼全球主權貨幣,流動無一不被限制,各個經濟體僅站在國家的角度爲自己某私利,比如貿易保護,比如外匯管制等等一些限制資金充分流動的政策,這種情況下就大大降低了貨幣職能。

要想解決流動性限制,就必須把各個經濟體融合在一起,而現實情況下卻不允許,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跨越這些限制即要抗審查。比特幣從賬戶匿名解決個人身份限制問題,全球各個地方的人都可以在無審查的情況下創建屬於自己的賬戶,從而實現比特幣自由轉賬交易,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並且能達到貨幣自由交易的狀態,連接現實資產便可以實現經濟自由。

其實,比特幣網絡安全和抗審查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大衆所接受,最難以讓人忍受的是其高波動性,極具炒作性質,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依舊認爲其是騙局。

而比特幣具有炒作價值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極具稀缺性,極限總量在2100萬枚。比特幣產生的背景是在2008年量化寬鬆導致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主要的目的就是抵制過度通脹對經濟產生的惡劣影響。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歷史的長河裏,每個經濟體的主權貨幣在數量和總值上是呈增長趨勢的,並不是說其好壞,畢竟經濟體的資產總值也在不斷增長,需要有更多的主權貨幣。但是,比特幣增長速度遠遠小於法幣增長速度,構成了其極度通縮的特性,那麼也就意味着比特幣相對法幣,至少在數值上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這一點可以通過比特幣10年的歷史來論證。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假設人民幣的總量一直保持不變,而美元保持通脹,那麼人民幣就相對於美元不斷進行增值。

相信比特幣的人正是看中了其通縮性,纔去不顧政策、輿論等壓力,想辦法去參與投資或投機。時至今日,隨着美聯儲降息,全球又出現全面量化寬鬆的趨勢,則更加強了人們炒作的熱情。

總結:比特幣系統具有超主權貨幣系統的安全性,抗審查性保證了貨幣自由和經濟自由,但因其通縮性具有炒作價值,至於到底是不是騙局,我們可以類比同具有通縮性的黃金,它也具備炒作性的話,但沒人會說黃金騙局。當然,我們下定論還需要凝結共識過程,需要打上時間的印記,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