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崇賢街道、物美集團“農超對接”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崇賢中學順利舉行。此次活動崇賢街道三家村優質農產品和物美集團優質銷售平臺實現雙優對接,進一步壯大三家村集體經濟,爲實現餘杭鄉村振興邁開了紮實一步。 餘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美玉,崇賢街道辦事處,區政府辦、區委組織部、區市場監管局、區財政局、區農業局、區商務局等部門以及物美集團負責人蔘加。

浙江是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重要發源地,爲深入貫徹實施“八八戰略”,推動鄉村振興,我區堅持以黨建爲統領,堅定不移照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系統謀劃,精準服務,通過幫扶三家村註冊集體商標、開展農超對接等舉措,助推崇賢街道三家村走出了一條農業提質、農民增收、農村振興的新路子。

一、堅持品牌標準引領,推動農業提質

三家村位於崇賢街道西北部,京杭大運河穿村而過,村區域面積2.9平方公里,現有農戶886戶,人口3927人,全村黨員有125名,分五個網格支部。其發展優勢很明顯,三家村藕粉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清光緒《唐棲志》於藕粉條有云:“藕粉者,屑藕汁爲之,他處多僞,摻真膺各半,唯唐棲三家村業此者以藕賤不必假他物爲之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來杭,品嚐三家村精製藕粉,讚賞不絕,並留作禮物攜帶回國。現村內有從事藕粉產業的企業10家,從事蓮藕種植銷售的有15家。除了蓮藕外,三家村還有部分荸薺、慈姑等農產品種植。

爲應對三家村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力開發品牌價值空間,使其成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快傳統農業種植模式轉型升級。同時,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通過走深加工、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增加產品附加值和提升應對市場行情突變能力。

在我區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的有力扶持下,三家村藕粉(30類)、三家村鮮藕、新鮮荸薺新鮮慈姑(31類)三個集體商標均註冊成功。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標準化職能優勢,服務和引導三家村“灣裏塘”蓮藕專業合作社於2017年發佈區級標準《蓮藕池底鋪膜栽培技術規程》,其正在實施的杭州市農業團體標準試點項目《無公害蓮藕栽培技術規程標準制定與示範》也將於近期驗收。基於標準化項目的實施,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配送中心+農戶”的經營模式,將蓮藕的生產、銷售、質量、推廣進行統一管理,在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特色的基礎上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由“灣裏塘”蓮藕還出現在G20杭州峯會餐桌,一道“桂花糯米藕”招待了外國賓客。

“三家村”藕粉得天獨厚的品質,是與蓮藕生長的獨特環境分不開的。三家村位於古運河畔,地勢低窪,土層深厚,土質粘重,土壤肥沃十分適宜蓮藕生長發育。三家村栽藕從塘藕開始,逐漸形成了用“挑頭丫兒做種,三尺河泥三寸水,畝雍百擔肥”的生產模式。並且,藕、魚、鴨共生,相互依存。三家村藕粉很快地從塘藕發展到田藕、蕩藕,形成了“三藕並舉”的局面,並且以量大質優著稱於世。

“三家村”藕粉的名聲遠揚,還跟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套完整的傳統制作技藝有關。“三家村”藕粉製作採用“尖頭日荷”的蓮藕品種,精選新鮮的老藕,製作過程包含選藕、洗藕、淘洗、去節、磨漿、去渣、過濾、沉澱、削片、曬乾等十餘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得一絲不苟,均靠操作者長期的實踐經驗來完成。而其中技藝性最強的是削片這一環節,要削得藕片薄透,厚薄均勻,沒有個三年五年,是很難掌握這一技藝的。成品後的“三家村”藕粉色澤微紅,呈片狀,有銀白色光澤,沖泡後色香味俱佳,營養價值頗高。

二、精準實施農超對接,推動農民增收

三家村集體商標的成功註冊以及通過標準化的服務,爲提升三家村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保障農產品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餘杭區進一步加大了對三家村品牌商標後續管理的指導,並會同三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與杭州多家大型商超零售機構展開多次溝通協商,最終與物美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識。此次由崇賢街道、物美集團簽訂“農超對接”戰略合作協議後,將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過不了多久,從三家村採摘的新鮮蓮藕、荸薺和慈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各大物美超市,還將設立三家村農產品的專櫃,初步預計年銷售額可以達到3000萬。農超對接的的實施,不僅爲三家村各類農副產品拓展銷售渠道,同時將不斷提升三家村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從而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自身造血功能,讓三家村農民真正增收致富。

三、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振興

按照區委區政府“三年活動、五場硬仗”的決策部署,三家村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多年來,三家村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跟隨區委區政府“三年行動,五場硬仗”,通過美麗鄉村創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打造詩意棲居地,美麗新崇賢,爲全區“美麗餘杭”不斷添磚加瓦。今年,崇賢三家村已通過餘杭區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初步驗收。

全村黨員有125名,分五個網格支部。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街道、村班子合力齊心建設美好家園。如今的三家村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美麗嬗變”,三家村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圍繞運河文化和藕文化。把精品村單線單點的“盆景”升級爲覆蓋50%農戶的全域規劃,投入資金1500萬元,打造1條精品路線、8大景觀節點、6條交通主幹道,凸顯水鄉特色風貌。重拳整治打基礎。同時,突出歷史傳承,新建記憶公園,修復三家村渡船口和碼頭,打造三家村特色歷史文化標識。

拆除不雅建築縱深推進,實現全村不雅建築“清零”,大力實施基礎環境“清底”行動,今年以來累計清理暴露垃圾300餘噸,深化河道整治2條,關停“低小散差”企業8家,爲精品村建設打下了紮實基礎。完成農戶立面改造97戶、景觀節點8個,改建圍牆、籬笆952米,提升綠化3300平方米,建設沿河長廊83米,滿足羣衆生活、娛樂、休閒需要。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啓新徵程,如今的三家村始終抓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奮力開拓鄉村振興之路的新未來。(沈國金  沈思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