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4点之后,位于海珠区华洲街道的土华涌两岸都会有很多村民在河道边散步和钓鱼,还有很多村民在河中游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土华涌整治后水质提升,已经达到“长治久清”的效果。土华涌是广州河涌整治中的“明星涌”,岭南水乡风情,加上海珠湿地公园和海珠万亩果园“加持”,每天都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打卡”。“土华涌现在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我们都能实现水质清澈。”海珠区华洲街道办事处主任、土华涌街道级河长杨军自豪地说。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下午5时,记者来到土华涌,两岸人头攒动,附近的很多村民都来到河涌边散步,而河涌对岸则是海珠湿地,不时看到水鸟和白鹭在河涌上空飞过。

海珠区华洲街道办事处主任杨军昔日黑臭河涌重现岭南水乡风情

眼前汩汩滔滔的清水河,你怎么也无法把它和一条黑臭河涌联系在一起。杨军向记者介绍说,土华涌位于海珠区万亩果园核心区,起止地点是土华西闸至石榴岗河土华水闸,是海珠湿地二期、三期流域的主要河道,涌长约4.5千米,全线均为明涌,主要支流有东头滘涌、西头涌。以往,周边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河涌发黑发臭,每到夏天,土华涌就黑臭无比,居住在河道两岸的居民苦不堪言。“很多村民告诉我,小时候河涌不是这样子的,他们可以在河里抓鱼、摸虾,还可以在河里游泳。”经过一番治理,现在的土华涌已经旧貌换新颜,涌水清澈、绿化漂亮。

杨军表示,土华涌水质改善的最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面截污纳管、让河涌两岸村民的生活污水和企业产生的废水经过市政管网进入沥滘污水处理厂,彻底告别直排。“我们这里距离沥滘污水处理厂距离近,在生活污水处理上有天然的优势。”杨军说。

土华涌截污支管工程被列为广州市和海珠区2016年重点治水任务之一,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底完成主体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土华涌北岸东段截污工程、石榴岗河南岸沿线截污工程、土华涌沿线截污工程、东头滘涌沿线截污工程、西头涌沿线截污工程和青山围农村污水治理工程6个子项工程,主要内容是新建污水管(渠)5152米,新建直立式堤岸1866米,新建生态堤岸997米,新建人工湿地1座。

截污工程完工后,海珠湿地二期周边的石榴岗河水质提升。因为沿线汇入石榴岗河的小河涌基本上已经完成截污,加上利用珠江潮汐换水补水,石榴岗河基本上能做到与珠江水质保持一致。原先土华村里的越和华工业园污水直排,导致土华涌和石榴岗河都受到污染,该段截污工程在2017年完工后,工业园的污水接入市政管网,输送到沥滘污水处理厂处理,每天能减少1-2吨污水排入河涌。目前,沥滘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仍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在2020年投产后,海珠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将有望由现在的50万吨/天提高到75万吨/天。

土华涌整治前

土华涌整治后部分时段水质能达到III类

杨军介绍说,土华涌不止水变清了,两岸景观也大大提升。截至今年7月19日,土华涌累计修复栏杆240米,新建栏杆7米,修复堤岸12立方米,警示牌修复32块;修剪绿化14600平方米,清运杂草7515立方米。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1日,海珠区共拆除土华涌违法建设74宗(次),面积约10726平方米.土华涌已于2017年底实现“初见成效”。根据海珠区生态环境分局水质检测报告,土华涌今年2-6月份水质为不黑不臭,达到整治目标。

土华涌由黑臭变清可以说是广州全面推进河长制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2017年7月,《广州市海珠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海珠水治理迈开大步伐,仅用了3个月,海珠区便实现全区河(湖)三级河长全覆盖,完成区级、街级、村(居)级河长的设置工作,全区74条河涌(包括珠江)、1个人工湖设立三级河长,实现了河长制在全区河、湖的全覆盖。而广州市公布的《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也对各级河长是一种监督,是对河长制的一个配套措施,范围包括了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村、经济联社、社区“两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在黑臭河涌治理目标考核上要实行“一票否决”,对治水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严肃问责。这样一来,从上到下,各级河长肩上都有了担子,做起事情来也更加有压力和干劲。

2017年初,土华涌被列入全市需要消除黑臭的35条河涌名单。但是在历经工程整治和雷霆治污后,土华涌均已在2017年底宣告“脱帽”,水质得到极大提升。从河涌发黑发臭到目前水质已达Ⅴ类水质,部分时段甚至达到Ⅲ类水质,再到堤岸绿树成荫,河涌鱼虾翔游,前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黑臭河涌治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息息相关。这些年,我们一直把河涌治理当做一项民心工程。”杨军说。

如今的土华涌水质清澈,两岸风光旖旎。小时候的那条母亲河又回来了

通过污水收纳处理,各类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涌,土华涌的整体水质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同时,海珠区水务部门组织实施了土华涌沿线绿化的升级改造:营造微地形,铺设草皮,种植了勒杜鹃,打造岭南特色的林草地景观。还采取迁移非法船只、清拆临涌违建、整治排污口等措施治理土华涌。如今的土华涌,已经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每天下午傍晚之后,都有村民在河涌两岸散步。土华村村民赵姨告诉记者,她在村中生活了50多年。土华涌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由黑臭变清澈,如今不仅河涌里能钓起大鱼来,村民们还能在河里游泳,这是很多村民都没有想到的。如今,每天吃完晚饭,他都要在河涌边上跳广场舞,土华涌两岸已经成了村民们消遣的新去处。“我们小时候的那条水质清冽的母亲河又回来了。”她说,之前由于河涌黑臭,很多村民都不愿意住在村里,随着河涌治理后村里的居住环境改善,很多原本搬到村外居住的村民也陆续搬回村里来住了。昔日冷清的小村又再度有了人气,热闹了起来。

水环境好了,对村里的经济也有很大的促进。今年年初,村口的一家酒店经过装修后焕然一新,如今生意更加红火。饭店老板告诉记者,过去,河涌黑臭,客人来酒店吃饭时都不喜欢坐在朝着河涌的那一侧,并且,在黑臭河涌边吃饭,心情也不那么舒畅。而如今,河涌水质清澈,坐在饭店吃饭就能看到海珠湿地,前来吃饭的食客也越来越多。河长每天巡河风雨无阻

“土华涌现在在广州已经成了一条'明星涌',风光旖旎,现在我们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杨军表示,土华涌能保持“长治久清”,这背后是大量艰辛的看不见的工作。

首先是管网维护和日常巡查。作为街道河长,杨军每天都要沿着土华涌走一圈,每天巡河大约要花上一小时,发现河涌两岸有异常情况他都要及时上报。“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报上级部门。”他每天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查看截污设施的运行情况。“我们对管网每天的过流能力实现动态巡查,如果打开井盖一看水流不动,那就马上进行检修处理,而不是等到下雨出现堵塞了再去处理。”

其次是对河涌两岸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拆除。杨军坦言,河涌两岸“散乱污”企业和违章建筑的拆除,是河涌治理中的“硬骨头”。“我们不仅局限于河涌两岸6米范围,而是向两岸纵深拓展,凡是违章建筑的,一律要求拆除。”今年以来,街道办在土华涌两岸一共清理了92家制衣厂、餐饮店等“散乱污”场所,拆除近万平方米违章建筑。

杨军说,拆除违章建筑,特别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每一次拆违,都要苦口婆心做工作,有时候甚至前后不下十次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动员。有些村民在自己的房子上面违规搭建雨棚,有的已经有20多年时间了,其中有一栋很大的厂房,是其中一个经济联社的。最终,在村居河长的动员下,成功将违建拆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