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达华、刘蕴玲夫妇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投资、餐饮、印刷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如今又在横琴珠海中心大厦开设了合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环球智库顾问有限公司,已协助70余家澳门公司在横琴落户。张达华和妻子刘蕴玲一起,在20多岁的时候白手起家,从事印刷业三十四年,现为澳门伟图印刷厂、珠海伟中印刷有限公司、伟图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副会长、澳门印刷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 “澳门回归20年来,一年比一年好。”11月27日,祖籍江门的澳门印刷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张达华和妻子刘蕴玲一起来到了江门礼乐镇,了解刚刚租下的1000多亩农田的情况。“在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政策都特别明朗,方方面面都支持,而且时机也很好,我们回到家乡搞农业,让澳门人吃到江门的菜。”

张达华和妻子刘蕴玲一起,在20多岁的时候白手起家,从事印刷业三十四年,现为澳门伟图印刷厂、珠海伟中印刷有限公司、伟图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委员、澳门江门同乡会副会长、澳门印刷业商会常务副会长。而妻子刘蕴玲也是澳门女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已近花甲之年的她仍然十分美丽又有活力,忙得风生水起。“做事是用头脑,不是用体力,女性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几十年来,张达华、刘蕴玲夫妇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对祖国、对澳门和对家乡的爱。

张达华、刘蕴玲夫妇:爱国爱澳也爱乡 3000万元投资江门有机农业

澳门印刷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张达华

血浓于水 割舍不断的乡情

“我早年的第一个投资就是在家乡,祖辈在江门礼乐也有很多建设,父亲搞过慈善公益、学校,1982年,在父亲的支持下,江门礼乐有了自来水。”张达华说:“澳门人都很爱国、友善,大家都相处得很好。近些来,澳门的经济平稳发展,即使在非典时期亦未受到什么冲击,特别是旅游业和博彩业的带动,更是稳步上升期。”张达华先生的心态就如同澳门经济发展的走势一样,静中有升,平稳泰然。

“常言道,‘血浓于水’。我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家乡情结,无论是否出生于此。”张达华并非出生在江门,但江门是他的祖籍,由于祖辈的血脉,他仍然割舍不断乡情。“在江门这块刚刚租下的土地上,我计划投资3000万元打造农业生产和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张达华喜爱家乡的美景,谈起来滔滔不绝:“江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崖门古战场、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开平立园、七星坑原始森林等等。而且,这里常年青山绿水,四季常春。”

“把家乡的菜卖到澳门去!”

张达华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江门有机农业事业的缘起:2019年8月9日,“澳门礼乐同乡会”在澳门成立,目前拥有1206名会员。“同乡会的宗旨就是促进旅居澳门的礼乐籍乡亲发扬爱国爱澳爱乡的精神,支持澳门及礼乐的经济建设,为两地繁荣稳定作出贡献。江门礼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土地肥沃,我们计划种植葡萄、草莓、蔬菜和大米等农作物,把这里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基地。”

张达华介绍说,“江门礼乐的这块土地是黑黏土,十分肥沃,里面含有诸多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种出来水稻的锌、硒元素含量高,我们租种的960多亩的农田将进行有机生态种植,还有35.6亩鱼塘进行养殖,生产的蔬菜和各种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给澳门的大型的酒店,按他们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生产,让澳门人吃到我家乡的蔬菜。而且这里离澳门非常近,出海40多公里就到了,配送非常方便。”

张达华介绍说,自己还计划将生产的有机农产品直接对江门的2万多户家庭进行配送,并将这里打造成观光农业基地,发展第三产业。“当地政府对我们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江门的五邑大学,对这里的规模化、标准化、械化化生产进行合作、把关,我们还成为当地5所幼儿园、1所小学的亲子农场的示范基地。”

张达华、刘蕴玲夫妇:爱国爱澳也爱乡 3000万元投资江门有机农业

澳门阿尔巴尼亚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蕴玲

搭建平台带领澳门人“走出去”

对于先生在江门投资3000万元搞有机农业的计划,妻子刘蕴玲也非常支持。“祖国待我们那么好,我们回到家乡搞建设,也是应该的。”而实际上,刘蕴玲不仅仅是先生的“贤内助”,也是澳门女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作为中国澳门阿尔巴尼亚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她在推动中阿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她还是新盈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澳门大洋快派集团的董事长,最近又在珠海横琴开设了信息科技、顾问和商务公司,已协助70余家澳门公司在横琴落户。

“澳门地方小,有小的好处。用商会联系感情很方便,喜欢抱团做事,现在澳门有1.2万多的各种协会。”因为早年投资阿尔巴尼亚的房地产,刘蕴玲在机缘之下成立了中国澳门阿尔巴尼亚文化经济促进会,凝聚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的精英人士聚首一会,共促中阿的发展。对于带领澳门人到阿尔巴尼亚投资,刘蕴玲抱有高涨的热情。如今,该会的一些成员已有项目在当地顺利落地、推进,而她本身也投资了当地的房地产和食品加工等项目。

“众所周知,欧洲人的环保意识很强,阿尔巴尼亚也不例外。他们非常欢迎低碳环保的各类设施进入,因而我们有意将我国生产的环保电动巴士、环保LED灯、光伏发电等引进到他们国家,并将我们的相关内地企业带到当地发展,同时还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出台优惠的政策和相关帮助,以扶持中国企业更好地与当地合作。”

“澳门本地市场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发展成为必由之路,因此‘走出去’非常关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走出去”寻找机遇成为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的迫切之需,刘蕴玲希望借助澳门自身的独特优势,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并助力建设“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据了解,刘蕴玲还曾协助中国银联落户欧洲,并计划协助将支付宝、微信支付推广到欧洲、东南亚市场。

已协助70余家澳门公司在横琴落户

张达华、刘蕴玲夫妇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投资、餐饮、印刷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如今又在横琴珠海中心大厦开设了合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环球智库顾问有限公司,已协助70余家澳门公司在横琴落户。刘蕴玲认为,“科技类的公司对场地的需求不需要太大,在横琴落户就有场地、人才、税收等很多优势。我们在内地的财务、法律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澳门的年轻人在横琴落户。”此外,她还在横琴落户了商务发展公司,希望将更多优质的进口的食品从横琴销售到内地。

生活于颇具人情味的澳门,“一个好汉两个帮”的故事在这里很是常见。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刘蕴玲说:“参加社会服务工作,能结识更多的朋友,一方面有机会帮到别人、帮到社会,另一方面也能拓宽自己的人脉,是一举多益的事。”刘蕴玲非常欣喜如此多的澳门年轻人有着蓬勃向上的动力,“他们敢于走出去,在澳门之外的地方开拓事业,这将是澳门未来新一代建设的中坚力量。”

张达华、刘蕴玲夫妇:爱国爱澳也爱乡 3000万元投资江门有机农业

张达华、刘蕴玲夫妇(受访者供图)

“记取大爱 祖国对我们太好了”

刘蕴玲感恩澳门回归20年来的繁荣和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当下,她希望身体力行,帮助更多人寻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刘蕴玲说:“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变化很大。我们小时候,澳门只是一个小渔村,长大后,父母让我们拿着证件去香港打工。为了让孩子日后找工作方便,我当年生两个女儿,也都是去香港生的。后来,澳门的博彩业发展很快,你看现在比如威尼斯人等,比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要漂亮好多!我常常感叹:澳门这么小的地方,比美国还要厉害啊!为什么澳门这么好啊?是因为祖国对我们太好了。”

“祖国给澳门人的优惠,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在澳门、内地都做生意,祖国给澳门的税务优惠,真的太好了。澳门的投资环境有限,现在国家力促大湾区发展,给了澳门年轻人更多的发展机会,有这么好的环境,要感恩。”

对话刘蕴玲:善良柔韧女性也可以很有力量

广州日报:除了中国澳门阿尔巴尼亚文化经济促进会和多家企业,您还担任了澳门地产发展商会、下环区坊众互助会名誉会长,澳门旗袍会、广州市增城区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增城区花艺协会副会长,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澳门民航足球俱乐部荣誉会长等职务,您如何看待现代女性的社会角色?

刘蕴玲:现代女性不仅仅是在家中的母亲、妻子,更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有所担当。做事是用头脑,不是用体力,女性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广州日报:能否讲讲您的创业经历和经商秘诀?

刘蕴玲:和所有创业者一样,起步的时候,我们也非常艰苦。印刷机器很贵,要贷款月供,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那时候我们很能吃苦,只要勤快,就能赚钱。经商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一直以来就是不懂就学,但也比较细心、有爱,总是记得多为别人想。

广州日报:在外面,您是出色的女性企业家,能谈谈您在家里的角色吗?

刘蕴玲:我有两个女儿,并且也已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外婆。和所有的祖辈们一样,我和先生也要帮忙女儿们带孩子。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只有广东话的课本,但我女儿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学普通话了。外孙们现在在澳门的国际学校,也有普通话学习。

目前在澳门,餐饮和房地产都是很好的投资领域,简单的投资赚钱快,但做完了一个,就要转向另一个;如果投资一个实业,就可以长远地发展。我也希望能给孩子们打下更好的基础。

文 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除署名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