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连德就任总统后确实进行了大力改革,一时间智利国内的民生、经济、教育、失业率状况得到大幅改善。这也使得智利民众对美国支持的右翼势力极为不满,阿连德的支持率就此逐渐攀升,在令一大党基督教民主党的支持下,最终当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浪潮在拉美地区风起云涌。卡斯特罗推翻独裁统治在古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阿根廷人切·格瓦拉游走拉美四处推动革命,种种这些都让美国如鲠在喉。

和古巴武装革命不同的是,智利采取的是通过选举夺取政权。这里需要提到一位人物,他名叫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阿连德年轻时四处漂泊,目睹国家贫富差距过大,穷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立志将来有一天要改变现状。后来他选择参军,并在此过程中接触到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领导学生运动抗议国内独裁统治。

1933年,阿连德创建智利社会党走向从政之路。到了50年代,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他,外出访问过新中国、古巴、苏联、越南、朝鲜等国。另外,阿连德三次竞选总统,最终在1970年胜选,成为智利历史上首位民选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总统。

其实在竞选过程中,阿连德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不仅经历数轮投票,而且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干预让阿连德落选。更可怕的是,在第二轮大选前夕,反对军人干政的智利武装部队总司令施耐德被智利右翼分子暗杀。这也使得智利民众对美国支持的右翼势力极为不满,阿连德的支持率就此逐渐攀升,在令一大党基督教民主党的支持下,最终当选。

当然,基督教民主党支持阿连德也是有条件的,其中阿连德承诺他将在现有资本主义的宪法框架下进行改革,不会采取任何破坏宪法的行为。阿连德就任总统后确实进行了大力改革,一时间智利国内的民生、经济、教育、失业率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其中,在他第一年任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的3.8%。

不过好景不长的是,由于阿连德改革过于激进,再加上他前期对国内资本家的打击面过大,忽视了组织生产,导致经济发展后续乏力,不久便出现商品奇缺、财政拮据、通货膨胀等不利情形。1972年底,智利发生大罢工,阿连德因为过度担忧得了心脏病。1973年,智利国内形势更加恶化,原本支持阿连德的基督教民主党也和他反目。此时,早就想推翻阿连德的美国政府看准时机,暗中策划反对势力推翻阿连德。

1973年6月29日,罗伯托·索帕中校发动一批下级军官起事,率领坦克部队攻击总统府,但最后失败。数月后,不甘心失败的反对派卷土重来,而这次政变的指挥者正是阿连德不久前任命的陆军总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9月11日凌晨一点,在皮诺切特的策划下,智利全国的部队纷纷出动,各地的电台、政府大楼、警察局等要害部门被纷纷占领。到了早上,阿连德得知政变的消息后,立即赶往总统府,他拒绝了属下提出了出国避难的建议,亲自戴上头盔,和手下23名卫士决心死守总统府。

后来,皮诺切特也对阿连德进行劝降,遭到拒绝后,叛军决定对总统府发起总攻击。政变部队和忠于阿连德的卫队发生激战,双方互有伤亡。皮诺切特再次进行劝降,并保证只要投降,阿连德可以安全离开。利用停战的间歇期,阿连德将一批妇女送出总统府,并表示自己将与总统府共存亡。

到了下午,叛军出动飞机和大炮对总统府狂轰滥炸,步兵也攻入总统府内部,并一层层推进。最后时刻,阿连德下令让手下士兵放下武器投降,随后房间内发出几声枪响,阿连德壮烈殉国,终年65岁。经后续调查,阿连德是死于自杀,而他用于自杀的AK-47自动步枪正是曾经菲德尔·卡斯特罗赠予他的,上面刻着“送给我战斗中的朋友和同志,菲德尔·卡斯特罗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