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發展中國家,兩國之間目前保持戰略均勢狀態,這注定了兩國之爭,更多的是鬥氣和爭面子,是雙輸局面。這次印巴衝突的根源,來自於反恐意見的不統一。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已經加入了上合組織,上合組織是有自己的組織紀律和矛盾解決流程的。印度認爲遭受恐襲,在沒有經過上合內部磋商解決,統一思想的情況下,悍然越境空襲巴基斯坦,這是違反上合反恐規則的,是不遵守上合內部反恐紀律的表現。

在一個戰略羣閒聊,談起印度。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爲,印度這個國家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自己的戰略定位不準。如果把自己定位爲歐亞國家,那就應該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走與歐亞非國家一起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道路。而不應該充當美國在印度洋的棋子,每年和美日一起搞所謂的“馬拉巴爾”軍事演習,雖然口頭上沒有加入所謂的印太戰略,其實已經成爲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顆重要棋子。印度打不贏、輸不起,經濟又難自立,在這種情況下,想在中美俄三方之間投機取巧的結果,可能遭到中俄美三方的聯合打壓,因爲印度對中美俄三方任何一方來說,都不具備投機取利的實力,想投機取巧的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克什米爾是中印巴三方交界區,克什米爾面積達1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600萬。目前印度控制克什米爾南部,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北部,這個爭議區域因爲印巴的爭奪,只聽炮聲隆隆,不見銀子嘩嘩。解決克什米爾爭議,用美英的那一套冷戰隔離牆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必須用中國華干戈爲玉帛的的大智慧,才能解決。在此,我作爲瞰天下智庫的創始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供印巴兩國領導人思考。我的解決方案就是十二個字:擱置爭議,共同開放,互利共贏。說白了,與其天天打仗,不如互利合作。就是印巴將克什米爾合作建成一個特區,一起對外開放。

克什米爾是個好地方,其優勢在三:一是處於中印巴三國的交界區,有三國巨大國內市場支撐,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二是人口多,克什米爾有1600萬人,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可開發。三是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可開發。所以,只要和平穩定,再實施好的貿易政策,克什米爾將從印巴關係惡化的攪屎棍變成雙方關係友好穩定的壓艙石。

具體來說,方案大致如下:

一、雙方從實際控制區,撤離所有軍隊和軍事設施。

二、各自將所控制的克什米爾成立經濟自貿區,實施統一的稅率和貿易政策,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大力發展自由貿易。

三、轄區內只部署警察部隊,加強雙方的司法與治安合作,維持好轄區的安全。

四、大力促進克什米爾區域的交通、信息、市場等基礎設施上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內旅遊、貿易的快速發展,提高轄區內人民生活水平。

五、歡迎上合組織成員國監督和評估印巴克什米爾區域內的安全狀況。

要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歐亞非各國之間爭議領土情況還比較多。兩國有爭議的地方,如果秉承冷戰思維,輕則建隔離牆,重則爆發戰爭。如果秉承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全球化發展思維,則可以建成利益共同區,成爲兩國關係升級的合作紐帶。

印巴關係的未來,就看克什米爾矛盾如何解決。用西方的冷戰思維,印巴註定是兩敗俱傷,越大越窮。不如用中國的“遠親不如近鄰”的化干戈爲玉帛思維,使克什米爾之殤變成克什米爾之利,構建穩定和平的新時期印巴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