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是當今中國的第14大姓,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

朱姓來源

1、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封安的後裔曹挾在邾(今天山東省鄒縣一帶),建立邾國,附庸於魯國。邾國又作鄒國,亦稱邾婁,有今山東費、鄒、滕、濟寧金鄉等縣地,建都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縣東南紀王城)。到了戰國中葉爲楚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爲氏,就是邾氏,後邾國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爲朱姓。

2、另據<>記載,鮮卑族竭燭渾氏 朱可渾氏,在孝文帝時住在洛陽,他們一起改爲朱姓。

3、《元和姓纂》記錄說舜時有一個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後人以朱爲姓。由此看來,帝舜時代就已經有了朱姓。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4、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爲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於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於齊,進爲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爲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爲氏,稱朱氏。

5、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啓(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爲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江蘇碭山縣),改宋氏爲朱氏。

6、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爲漢字單姓朱氏。

中國姓氏的根源流佈,與其博大的文化一樣,往往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源頭,而往往呈現出多個來源、匯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神祕的蜘蛛——“朱” 姓的前身朱姓本姓邾。那麼朱姓的前身爲什麼姓邾呢?邾字是什麼含義?邾姓又是怎麼來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裏?

答案可能會讓人們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種大蜘蛛。

上面的文圖是邾國、邾姓的邾字,從實物圖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變過程圖。

從圖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變有三個階段,即從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階段,到金文的從黽、朱聲的形聲字鼄,再發展至從邑、朱聲的形聲字邾。

可見,邾國,邾姓的邾字是漢字規範化、形聲化後纔有的,邾字原作鼄。

《說文解字》雲:鼄,鼅鼄也。從黽,朱聲。蛛,鼄或從蟲。可見,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義,就是代表一種蜘蛛。而從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脫脫就是一個張爪爬行的蜘蛛。

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來,早在遠古時代,今山東半島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們因種種說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認爲全氏族成員都是這種神聖的蜘蛛的後裔,並受其庇佑。於是,他們把蜘蛛當作自己氏族的祖神來祭祀,用它來做氏族的圖騰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爲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他們將自己所居之地也稱爲邾,因而在今山東鄒縣一帶留下了邾城(今鄒縣南二十六里)、邾嶧山(又名鄒山、邾山,在鄒縣南三十二里)等地名。總之,古人因爲崇拜蜘蛛,纔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國之名,也纔有後世的朱姓主體,而且曹封邾後,也承襲了古邾人的蜘蛛圖騰,因此,我們可以認爲,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傳人

歷史名人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號稱明太祖。其後共傳12代17帝,立國277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爲本,提倡知行並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後世視爲中國傳統的啓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後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後爲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着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爲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曾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出使西洋,所歷三十餘國,成爲明初盛事(見鄭和下西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