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近期,由江浙滬三地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心聯手打造的“楓林杯”江浙滬2018剪紙藝術大賽優秀作品巡迴展來到南京,在江北新區文化館舉行爲期一月的展覽。近百件優秀剪紙作品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江浙滬人民在創新發展、城市建設、家園生活等方面的進步和變化,同時也展現了江浙滬剪紙藝術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精妙的藝術價值。

作爲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鏤空藝術,中國剪紙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小編就來爲大家呈現江蘇剪紙的萬千風采:揚州剪紙(國一批),南京剪紙、徐州剪紙、金壇刻紙(後三者爲國二批)。

揚州是我國剪紙藝術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代時,揚州剪紙報春已成風俗;宋代時,揚州貢紙大量生產,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明清時期,揚州剪紙結合揚州刺繡,作爲精緻有加的民間刺繡紋樣的底稿而流傳,形成“揚州花樣”,兼具人文價值、鑑賞價值、收藏價值。

繁華似錦

揚州剪紙大多以花卉爲主,這與自古以來揚州地區多奇花異卉,文人墨客多賦花名篇有着密切關係。

揚州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秀芳作品《鶴舞雲霄》

揚州剪紙的技藝要領爲 “圓如秋月、線如鬍鬚、尖如麥芒、缺如鋸齒、方如青磚”五要訣,風格特徵可概括爲“秀、靈、雅”。多用鏤空技法,玲瓏剔透,善用二維空間的形式來表現三維空間的內容,注重物象的“輪廓”和“細剪”,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紙感”。

南京剪紙歷史悠久,其特點是"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剪技工整挺勁,疏密結合,造型簡練生動,融北方剪紙的粗放和南方剪紙的細膩爲一體,具有健康樸實的風格。

“笪橋燈市,由來已久,正月初,魚龍雜沓,有銀花火樹,觀然皆剪紙爲之。”

——甘熙《白下瑣言》

南京剪紙主要分爲喜花、斗香花、刺繡花樣、鞋花、門箋五種。其中用於裝飾斗香燭的剪刻紙“斗香花”可謂獨一無二。將金、大紅、黑等七色蠟光紙疊加在一起,一次刻成一種花紋。然後將 7 張紙打亂後重新拼接成 7 幅作品。每幅剪紙花紋完全一樣,也都有7 種顏色,但卻幅幅色彩不一,絕無重複,別有一種同中有異、神奇變幻的藝術效果。

南京剪紙的傳承主要分爲張氏和武氏兩大譜系。南京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方林,就是號稱“金陵神剪張”的第五代傳人。他將南京風景、吉祥花鳥以及動物人物都剪成剪紙作品,極大地拓寬了剪紙藝術的表現空間和創新時代感。目前,張方林還着力於剪紙教學,致力於將南京剪紙推廣至更廣闊的天地。

徐州剪紙作品構圖密實,且疏密得當;結構粗獷渾厚,風格樸實無華;表現形式變形誇張,手法大膽潑辣,內容親切可觸,不合理法卻合情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及心靈震撼。既融入北方剪紙的豪放、粗獷、渾厚,又揉合南方剪紙的細膩、清秀、俊美,形成獨特的藝術特色。

徐州剪紙始於漢代,這方銅山苗山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的“十字穿環”組成的四方連續圖案,爲當今人們製作“門箋”時四方連線的製作手段。

徐州剪紙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反映戲劇人物、歷史人物、民間傳說、花草魚蟲、禽獸、田園風光的畫面和吉祥圖案,形式有鞋面花、窗花、頂棚花、盆花、枕花、帳花、燈花等;另一種是套色刻紙,刻紙主要作品是門吊子,又稱門箋。

徐州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桂英正在剪紙

徐州剪紙藝人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對黑白關係進行大膽的處理和把握。作品中有時會出現大面積空白,有時在大面積色塊中不着一剪,有時又出其不意地在色塊中鏤出一些獨具靈性的物像,耐人尋味。

金壇刻紙是民間剪紙的一個派系,是以紙張爲材料,以刻刀爲主要工具的一種鏤空的平面造型藝術。金壇刻紙工藝主要由手工繪畫和鏤空刻制組成,主要工具有刻刀、紙張、油盤。

金壇刻紙研究所內景

剪紙藝人們正在構思巨型作品

較之傳統剪紙,金壇刻紙具有製品幅式靈活、刻制手法多樣、表現細膩豐富和構圖精細繁茂等藝術特點。

金壇刻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兆羣正在輔導學生

金壇刻紙題材內容廣泛,多側面、多角度地生動展現了古代、近代、現代江南民間的生活場景,是瞭解、研究江南民間風俗風情的重要實證材料,具有民俗學價值。

本期編輯:揚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