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物理)

2018年的北京高考物理试题较2017年相比难度略有提升。

整张试卷题目特点鲜明,注重对考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察。难点在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的自主推导、新信息的处理与基础知识的综合

2018年物理高考题的选择题13-19,实验题21题的前三问,计算题22题、23题的前两问、24题的第一问都属于运用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分数占到了90分左右

物理考点每年都比较固定。选择题包括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万有引力的基础知识,力学和电磁学的简单综合,实验现象的原理分析等。实验题要考察考纲所要求的实验的器材选取、基本操作、图像以及图像处理等。计算题要运用运动、牛顿定律、机械能、动量、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所以大家做题一定要注重基础

2018年物理高考题的难题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对新信息的理解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题第(5)问要求分析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原理。选择题第20题要求考生能够找到材料的重点,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解决问题,本质物理知识非常简单。计算题23题的第三问要求对电源电动势的概念理解透彻,并且掌握电路中的能量变化。计算题24题的第二大问考察的是对新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实际问题的物理建模能力,最终的解答也非常简单。所以考生要想对高考题能够得心应手,要有很强的探究能力。

二.2018高考物理考点分析

三.近三年高考试题对照

(一)选择题

(二)实验题

相对比前两年的难度,实验题难度相对偏难,前面几题更需要思考原理,最后一题更需要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所做的实验的掌握以及原理的分析。(题目较难,但是书里有原型)

(三)计算题

22题的内容比较稳定,23题和24题第一问更加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次级规律的推导。24题压轴问题对新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要求更高。

力学电学核心知识复习;重点复习万有引力、机械能、动量、简谐运动和机械波、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也是重难点。

非主干知识复习;重点复习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和实验部分。这一部分难度不大,重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前言(化学):

2018年高考化学从内容上颠覆了2016、2017的题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继续创新,给出了新的变化和方向。但是在传统的提问方法上还是和以前有一些相同点

比如16、17、18高考最后一个选择12题,分别为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和性质判断、红热C和浓硝酸反应现象和性质判断、原电池反应物质检验过程中性质和现象的判断,都设计到多个反应方程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有机推断16年考察特殊的加成消去、取代反应,17年考察特俗取代反应、18年考察特殊加成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在课本常规反应基础之上考察陌生物质间的反应,但是断键成键原理相同

工业应用方面去掉了传统的工艺流程题型,统一为工业生产中的常规应用与化学反应原理之间的关系和应用。这一类的题型主流考察对试题内容的理解和常规知识的填空的表达,详细理解题意和准确的叙述表达试影响答题的最大因素

探究实验的创新在于去掉了传统的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而开创了新物质制取和性质研究实验考察的新方向。这一主题可能影响未来的主流试题均可能考察新物质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但是问题涉及上的反应原理、副反应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性质的探讨都符合传统的考法问法

一.试卷整体分析:立足现实,考察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选择基础考察(7题)

6)考察科技成果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7)考察物质断键成键过程中能量变化和结构变化,转化率和绿色化学。符合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规律和绿色化学的要求,方向明确,应用性强

8)考察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子式形成过程,多角度考察化学反应原理,应用面广

9)考察元素化合物基础反应生产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知识范围考察一般,涉及元素化合物反应、漂白性考察和沉淀转化,难度一般

10)考察有机高分子形成过程和拆分过程,以及单体性质考察,常规题型,熟悉知识点,分析很简单

11)考察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以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本题需要分清温度对盐类水解影响较大还是对氧化还原反影响更大。根据题中的PH变化和给定的信息,稍微用心就能准备判断

12)考察电化学物质检验,和1617年考察方向相同,都是考察多个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物质变化集合题中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所选择的试剂参与多个反应之间的特殊性。

2、有机合成与推断

2018年有机推断考察物质的合成采用的信息给定的特殊加成反应和特殊的消去产物判断。

本次有机推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在于物质推断的时候出现了特殊的消去反应以及产物的判断。

但是北京高考要求有机推断不需要理解每一步的物质详细的断键成键过程,只要虚根据题中的信息推断出每一步的物质就可以了,这样就降低了很多的难度。

活学活用起源于平时的练习和总结。

2018的模拟有机合成练习较多的就是特殊的取代和加成反应,今年高考在此基础之上继续考察了特殊的加成反应。

3、26-27工业应用

26)考察矿石有用成分的提炼。涉及的知识点有: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元素周期律、沉淀转化、计算

(27)考察能量转化、储存与化学反应关系。涉及的知识点有:盖斯定律、化学平衡、陌生方程式、实验分析

工业应用考察的知识都是一般课本常见知识,没有涉及较难理解、难度较高的书写表达问题,整体难度一般。重点在于对题意的理解和对整个流程的把握就可以准确作答。

4、探究实验

2018高考探究实验考察了新型物质的制备并研究其性质。

既然要研究物质的制取就要考察基本物质制备的一般流程: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制取新物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然后就是熟悉制备物质的原理,同时考察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结合给定的信息和题中的实验现象来分可能出现的新的变化和解释这些变化出现的可能原因。

二.考点分析

三.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卷对比

四.19届考生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四大模块)

模块一、基本原理(1)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3)化学计量 (4)化学反应与能量  (5)电化学

模块二、元素化合物和元素周期律(1)金属及其化合物 (2)非金属机器化合物 (3)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

模块三、四大平衡(1)化学平衡 (2)电离平衡 (3)水解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

模块四、有机化学(1)烃和烃的衍生物  (2)营养物质和高分子(3)有机合成与推断 (4)同分异构体

题型方向:(高考11道试题)

(1)选择基础(八大类型选择复习)

(2)有机合成与推断(框图、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原因、有机合成路径)

(3)26-27元素原理的综合应用(重点在于审题、答题方法、文字叙述)

(4)探究实验(考察方向、读题解题方法和思路、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

学习方法:

(1)重视课堂笔记和课后笔记的复习

(2) 错题知识点的整理

(3) 做题过程中的圈点勾画

(4) 每周最少一次化学复习(半个小时以上)

前言(生物):

与16和17年相比,今年的生物不但总体难度略有下降,而且出现了一匹大黑马:生态系统成功杀入填空题的行列

高考的高频考点依然不变,但是低频考点也有可能咸鱼翻身。细胞的物质基础、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依然是我们的高频考点。而像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等低频考点也不是没有翻身的可能

考试的题型不变,但是题型的分布变化多样。题型永远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以概念题、文字信息题、图表题、实验题为主,而填空题以实验探究题、遗传推导题和信息获取题为主。但是题型的占比每年都会变化,如今年选择题中的图表题占比明显下降。不同题型的占比会影响试卷整体的难度

理解、应用、思辨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的考查趋势,但是问法会越来越隐晦,你需要具有一双能够快速识别它们的慧眼。以前的题目想考查的知识点会直白的问你,但是现在的题目想要考查的知识点会藏在新颖的情境下面,等待你来发现

选择题

(1)在考查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代谢、教材实验、基因工程等高频考点的同时,选择题中没有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放到填空题进行了考查

(2)选择题中只出现了1道图表题,在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考查方面显著下降,选择题难度较往年比,难度下降

(3)选择题的第3题加入了一个没有出现过的试剂,存在一定的干扰性,但是经过分析,学生可以做对。

29题

以抗肿瘤的前沿信息入手,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倡学生学以致用。

在考查免疫调节和癌细胞特征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应用、思辨和创新能力。此题本身难度较高,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

(2)的③实验结论容易写不全、(3)实验设计题容易选错、(4)的应用前景容易答不全。

但是由于在模考中,学生针对这类题型的训练较多,总体来说较去年比,此题得分率会有所上升

30题

此题目前的考查基本固定,基本都是考查遗传规律-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题型。

今年的题和去年一样,侧重考查遗传规律和育种,兼带考查PCR、变异和进化等知识点。

此题不易得分的点集中在(4)、(5),学生容易出现“没有答出采分点”的现象,尤其是(5)考查进化的问法比较隐晦,可能会有学生想不到。

但是同去年相比,此题难度还是下调了,去年容易丢分的空比今年多一个,所以今年此题的得分率也会略有上升。

31题

此题是今年的大黑马,而且也是特别容易失分的一道题目!不是因为它难,而是因为自2010新课改以后,生态系统从来没有在二卷出过大题

而今年生态系统出大题了!因为之前大题中生态系统考的少,所以学生针对这部分的训练也少,会出现答题很不熟练的情况

尤其这道题目中的(2)、(4)、(5)并不容易答对。所以这道题的失分率会比较高,得分率较往年的31题相比会有明显的下降。

附录:

来源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