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理科数学)

2018年的北京高考难易程度区分比较明显,试卷难度中等,与2017年相比会稍微难一些,2017理科平均分是历史新高的119.8分,估计今年会在110分左右

我们仔细看一下真题就不难发现,今年的题还是继续重视基础、突出主干.我们知道数学的核心、考点每年都是固定的,分别是什么呢?分别是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向量、解析几何,这几大概念是不会变化的,每年都会考,而且一定会考.

什么叫重视基础呢?就是说数学的考点它在北京卷里面还是简单题、中等题为主,所以大家做题一定要注重基础.

最后总结性语言的描述也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试题难度较高.

考点分析(理科数学)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对比(理科数学)

19届考生备考建议(理科数学)

第一,了解考纲、熟悉所有知识点的考察要求,看知识点是A档B档还是C档

举例:三角函数里面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一定是C档,一定考综合应用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通法通性,不要过分强调技巧

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同学过于注重技巧其实并不好,技巧是在你注重通法,注重基础知识,注重思想方法基础之上再看技巧

第三,六大数学能力的培养,大家反复琢磨一下到底哪个能力比较差,然后利用暑假专项突破

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需要练的,一定要注意的,大家一定要学习这个.数据处理能力就是大家不要对数据反感,这时候要把题读懂.还有就是审题,很多同学审题有严重的问题,读完题发现不看数字

时间轴:一轮复习时间耗时半年,18年10月份的时间是期中统考和区排名,19年元旦完以后进行摸底考试,这次考试非常重要

前言(文科数学)

2018年的北京高考难易程度区分比较明显,文科总体题目的难度与17年相比相对平稳

文理同题的题目数量比17年的9个有所减少,所以今年同题的数量减少2题,对文科来说是在选填上略降低了难度,解答题部分还是常规的六大模块,数列,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导数,椭圆,整体的难度也浮动不大,主要针对的还是知识的基本概念,知识细节的考查,只要能够平稳心态,认真审题,题目的创新度不高,相对稳定。

考点分析(文科数学)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对比

19届备考建议

1、夯实双基:回归课本,注重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寒假和春季的二轮复习中,要掌握解题的通法,在掌握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题型方向:2017年文理有9道题目一样,今年有7道。因此,要重点复习文理要求相同的知识点,2019年作为课改前的最后一年,2020年新高考删去的知识点,必然在最后一年会有所考察,一定要重点复习

数列,注意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求通项和求和的题型,每年必考题目。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公式和正弦型三角函数的性质为每年的必考点。

统计和概率,多练习考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方差类型的题目。

立体几何,掌握常规的空间中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多练习动点问题和体积问题。

导数,掌握基本的导数问题,如求单调区间、极值、零点等;会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等。

解析几何,掌握常见的用联立+韦达定理求解的问题,掌握直接代入坐标求解的问题

英语

一、单选

2018高考试卷从整体来看难度适中,今年的单选考查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一些陷阱,要求学生注重语境的把控。整体来说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表格看出单选仍然是五大常规考点,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首先,名词性从句部分两道题都是表语从句,但是这两道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陷阱,11题涉及到了where抽象地点,15题涉及到了从句中动词双宾语的情况;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个考查一个。非谓语动词部分仍然考查了做状语的情况,也涉及到了动词名做主语。另外,今年涉及到了祈使句的考查;介词题仍然是难点,容易进入到自己常规的认知中

二、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突出了品质的培养,符合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中的诚信”。

本次完形填空的特点:首段涉及到了情感的把握,学生感觉有难度。文章及选项中虽然没有涉及到很多生僻词,但由于文章中地道表达较多,情感变化的转折以及长难句的分析容易使人感到困惑。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不外乎是常规的四类文体: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A篇属于记叙文,难度较低,本篇体现品质的培养---坚持的重要性。

B篇属于应用文,难度一般:引导学生注重合作。

C篇属于说明文,难度适中,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或多或少与环保相关。

D篇属于议论文,难度较大,需要整体篇章理解,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透彻理解,提取信息。突出了科技的发展。

七选五:说明文 难度较大。部分题目干扰性较强。另外,今年的题目对于代词、句间关系比较少。侧重考生透彻理解上下文意思以及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上下文线索多为逻辑性线索

综上所述,今年的考查需要学生对于篇章的整体理解,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英语学习的目的,注意文化素质的培养,注重篇章的整体感知,最终达到我们学习语言地目的

四、作文

应用文: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近几年以介绍、邀请、申请、建议、口头通知等形式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联,涉及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景、事。本次考查以宣传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建议上大学的形式,了解中国大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豪感学生切忌内容混乱或单一,表达无逻辑,词汇句型太过简单,语言质量不过关或交际不得体  

情景作文: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回顾近几年(2015-2018)一二模,从剪纸文化,书法艺术,传统烤鸭美食,中医文化,到真题2015年学习民间手艺捏面人和今年茶文化的弘扬,这是一条鲜明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热门主题

本次高考以“”文化主题,四幅图要点分别是“带外国学生参观茶室”,“教外国学生茶艺”,“外国学生尝试亲手烹茶”以及“合影留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要把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个人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写作时加强文化自豪感的情感投入,切忌套用句型框架时生硬空洞,缺乏情感,造成文章无灵动性

语文

今年北京卷的高考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要求考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议论文 一.主题词——青年

首先,看完导语材料和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议论文写作的主题词为青年,所有的内容都是与青年有关。这篇作文极具时代性。20185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与师生座谈。习近平主席在谈话中,强调了青年在新时代的意义,对于祖国、人民、民族的意义,青年要立志,要奋斗,在新时代发展中成就自我。如果学生了解这篇作文的背景,在考前有所接触,那么能够做到清晰把握。 二、解析

从题目的细节来看,新时代,新青年,祖国发展,成长这是这篇作文需要学生关注的关键词。新时代即为当下,新青年就是当下的考生们,其实就是以我们考生的视角在不断发展的祖国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成长。我们分别来分析这几个关键词:

1、新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放眼当下,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刷新,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当下最好的时代

2、新青年。这里的新青年被赋与了新的梦想,新的要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怕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3、祖国的发展:新的四大发明亮眼世界,天眼、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各种高科技让世界对中国瞩目,一带一路引发中国热,中国诗词热、《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传承中国文化文明

4、成长:谁的成长,青年的成长,这是文章的写作重心。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成长。青年的成长不仅是体魄的健全成长,更是思想意识的成长。那青年在当前的新时代,在祖国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的呢?

第一,对祖国的认识——我们国家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青年对现在的祖国有了更多的理解,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多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昂首挺胸

第二,我们可以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目标,为“中国梦”立下鸿鹄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第三,我们青年可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维护国家形象,打造中国式新文明

第四,我们青年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知识,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未来祖国发展的实干家

第五,我们青年可以不断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创新,让中国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选择多个方面,可以明确的是发展要从个人的提升写到与国家间的联系。

记叙文

2018年的北京高考的记叙文同样也是要求明确的作文题目。

首先,题目材料中,第一句是引入式导语,解释了我们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意义和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前提下。这就为我们构建文章内容提供了写作的前提和意义

其次,“展开想象”一词就要求作文中就要有十分明显的想象内容。另外,“青山绿水图”是文章的标题,那么就要求文章中有青山绿水,而且“图”一字最好有一个场景式描写,有关于青山绿水的图景展示

第三,最后一句“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这就十分清晰的提示了作文的主旨,要展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记叙文的主旨也是写作的目的,更是故事背后的意义

最后是写作要求:文体要求是记叙文。相信对此要求考生早已经熟悉,不会出现问题。 这里需要考生注意的是,这几个点都是阅卷的评分点。不过命题的空间也比较大,宏大的画面,小的场景都可以描写。但是前面解析出的信息大家一定都要涉及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角度,如果学生能够把写作角度(即描写的内容)选择好,写出靓丽的画面感,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明确、切题的主旨即为成功的作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