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是東南亞羣島國家,東向廣闊的太平洋,西臨南海,北面扼守巴士海峽,南面把守着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扼東亞和南亞間海、空交通要道。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多條航道均從菲律賓“眼皮底下”穿過,對世界航運,尤其是石油的運輸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菲律賓羣島的海岸曲折,港灣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菲律賓

戰略要地

菲律賓國土總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其中有名稱的2800個。南北長1851公里,東西寬1107公里,海岸線總長18533公里,天然良港和海峽遍佈全境,各島之間多爲淺海。菲海岸有61個自然港,馬尼拉灣和蘇比克灣較爲有名。全境自北向南分爲北部的呂宋島(菲第一大島,面積爲10.4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35%)、中部的米沙鄢羣島和南部的棉蘭老島(第二大島,面積爲9.4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32%)三大部分,西部還有巴拉望島和蘇祿羣島。

菲律賓各島嶼

菲律賓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溼度大,颱風多。每年的5~10月爲雨季,11月到次年4月爲旱季,年平均氣溫27。南北溫差不大,在少數高山地區,氣溫比其他地區低7~9,如碧瑤市海拔1500多米,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年均降雨量爲2000~3000毫米,年平均溼度爲77%。由於地形複雜,各地降雨量有較大差異。菲律賓國土南北狹長,東西有山脈分隔,因此南部與北部,東海岸與西海岸之間的氣候均有差別。

熱帶美景

菲律賓人口1.03億。類似於奧匈帝國,有90多個民族,但是少數民族在國家事務中佔據主體地位。菲律賓是亞洲唯一天主教佔主體的國家。國語是第二大民族使用的他加祿語。主要民族有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比科爾人、卡加延人等,共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少數民族有華人、印度尼西亞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爲數不多的土著民族。居民約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蘭教。

菲律賓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森林面積1579萬公頃,覆蓋率達53%。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

世界前列的銅礦

20世紀50~70年代,菲律賓經濟曾經有過輝煌,當時實施進口替代發展戰略,華商大力投資,加上利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擴大輸出,一度成爲了東南亞經濟發展最快、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菲律賓經濟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走向衰落,原因就是連年的政局動盪,社會矛盾激化。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佔相當比重。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傢俱、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菲律賓是全球主要勞務輸出國之一,在海外工作的勞工有1000多萬。2016年菲海外勞工匯款達269億美元,佔GDP的7.3%。旅遊業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

菲律賓旅遊

菲律賓位於海陸結合部:菲律賓是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海陸結合部,從北面俄羅斯、日本和朝鮮半島、我國東南沿海到馬來羣島,綿延上萬公里。從麥金德的“陸權論”看,這裏是重要的東亞地區;從馬漢的“海權論”看,這裏則是重要的沿海和海島地區。可見,菲律賓在世界地緣中舉足輕重。

扼守東亞門戶

扼守第一島鏈:西太平洋島鏈前沿最突出的是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其中,菲律賓作爲西太平洋地區的的重要一環,其所處環境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價值。菲律賓東向廣闊的太平洋,西臨南海,北面扼守巴士海峽,南面把守着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扼東亞和南亞間海、空交通要道。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多條航道均從菲律賓穿過,菲律賓軍事基地可以遏制這些航道,將對世界航運,尤其是石油的運輸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輻射周邊的海軍基地

第一,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蘇比克灣位於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部,海灣三面高山環抱,長14公里,寬8~13公里,面積1.5萬公頃,水深24~50米,可以停泊喫水最深的集裝箱船、巨大油輪、核動力軍艦。美國擴建了蘇比克的軍事設施及生活、娛樂場所,使其能容納包括2艘航母在內的各種艦艇約200艘。軍港飛機場建有可供運載巨型轟炸機使用的2800米長的跑道。美國海軍第五艦隊混合中隊、第七艦隊後勤司令部等單位在此駐紮多年。蘇比克海軍基地是美軍第一島鏈基地網的南翼,是美軍在東南亞最大的戰略物資轉運站、第七艦隊的後勤基地和維修中心,扼守着從西太平洋往印度洋、波斯灣的主要海上通道,既可支援東南亞的陸上作戰,又可支援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戰。

蘇比克灣海軍基地

第二,巴士海峽。巴士海峽在國際航運中有着重要作用,平均寬185公里,最窄處只有95.4公里。海峽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最深處5126米,海流平緩,便於航行。巴士海峽是一個經濟、軍事和政治價值“含金量”極高的海區,也是西太平洋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海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徵,使之成爲重要的軍事奪控要衝。而其具有的特殊海洋水文氣象特徵,更使之成爲優良的潛艇伏擊作戰區。巴士海峽是南海和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線,它不僅是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溝通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從新加坡、雅加達、馬尼拉等東南亞港口通往遠東,從我國到夏威夷、美洲的船隻,大都經過巴士海峽,特別是日本人從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進口的石油和其他原料大都經過巴士海峽運到日本。巴士海峽已經成爲國際海纜最爲密集的地區之一。但不幸的是,這裏也是活躍的火山帶,發生地震的概率也極高。所有向南去的海纜都要經過這裏。

巴士海峽

從古至今,中菲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通,通過歷史傳承的友誼和合作緊緊相連。展望未來,站在我國與世界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新起點上,菲律賓將成爲最重要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之一,中菲定會成爲守望相助的好鄰居、攜手同心的好朋友、互利共贏的好夥伴。這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現實和長遠共同利益,也是中菲兩國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繁榮共同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