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曹操,似乎就是一個矮胖的白臉奸臣的形象,魯迅先生就說,這是《三國演義》惹的禍,把曹操黑得太慘了。其實就像是最近很流行的詞“政治正確”,對於曹操的譭譽不過是千年來的評價者所站角度不同而已。

白臉曹操是什麼時候被一黑到底的

晉朝從魏禪讓而來,自然把曹操奉爲正統。可是司馬炎的後人不長臉,被攆到南方去了。北方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大概是被曹魏打怕了,反而認爲曹操這人不壞,畢竟輸給英雄自己臉上也好看。統一北方的北魏,看國號就知道是要尊曹的。於是東晉小朝廷就出了個叫習鑿齒的,作《漢晉春秋》五十四卷,改尊蜀漢爲正統。還提出要把曹魏清除出中華帝統承續之列。

白臉曹操是什麼時候被一黑到底的

文學昌明的唐宋倒是模棱兩可,但是主流聲音也認爲曹魏是正統。可是趙匡胤的子孫也不爭氣,又被攆到南方去了。於是給自己找面子,都是小朝廷,乾脆就把蜀漢尊爲正統。

黑曹操最狠的就是著名理學家朱熹,強調“三綱五常”的他對司馬光作《資治通鑑》以曹魏爲正統大爲不滿, 於是做了個《資治通鑑綱目》改爲蜀漢紀年,而且直斥曹操爲“漢之篡賊”。

《三國演義》很大部分來源於元的雜曲詞話,元朝的文人也怒斥曹操是逆賊,這或許是告訴漢人不要造蒙古人的反。

白臉曹操是什麼時候被一黑到底的

一本《三國演義》就足以代表明朝人的態度了。不忠君的一定是惡貫滿盈的。

到了“清風不識字”的清朝更乾脆,兩個人不能提,一個是王莽一個就是曹操。而且乾隆自己擼胳膊上了。他說曹操就是古今第一奸臣。於是在清的戲曲中,曹操就以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出現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裏,雖然一直都貶低曹魏,但寫到曹操死的時候還是選了一首明人鍾惺的詩相送,最後一句是: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耳書生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