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訓練。李純攝

中新網海口10月16日電 題:走進中國海軍陸戰隊“蛟龍突擊隊”尖刀連

中新網記者 李純

“很沉穩、很低調,在一些場合又很張揚,大方得體。”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旅長孫浩眼中,若將“蛟龍突擊隊”比作一個人,其性格應是如此。

滑降訓練。李純 攝

一部《紅海行動》爲觀影人羣奉上了一場戰火硝煙的視覺盛宴,也再次帶火了“蛟龍突擊隊”。初秋時節,中新社記者走進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特戰一連,探尋這支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尖刀連的“制勝密碼”。

海軍陸戰隊員在泥水中匍匐前進。李純 攝

在鐵絲網下的泥水中匍匐前進、肩扛幾十斤重的圓木、拖着卡車輪胎奮力衝刺、推動重達數噸的軍用吉普前行……在該旅訓練場上,特戰一連的戰士們正在進行極限體能訓練。高強度的訓練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極限體能訓練。李純攝

建築物攀登、遠距離精確狙擊、隱蔽滲透、“蛙人”水下射擊、艦船攀爬、艙室搜索等一個接一個。

“體能素質是基礎。”特戰一連班長、三級軍士長王建立介紹說,只有以極限體能、射擊、攀爬、滑降、單兵戰術等共同課目作基礎,陸戰隊員才能進一步開展武裝泅渡、蛙人運載等海訓課目,以及艦船攀爬、艙室搜索等更加具體的專項訓練。

艦船攀爬訓練。李純攝

不同於其他特種作戰部隊,水上特種課目最能體現海軍陸戰隊的特點。陸地上看似簡單的動作,在水面環境中變得異常困難。特戰一連排長、狙擊手盛明說,在起伏的海面練習射擊,考驗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陸戰隊員的抗干擾能力。射擊前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訓練後還需進行分析思考,“這纔是一發有意義的子彈”。

海面以下的暗流湧動也增添了訓練難度。曾任該連班長的申志敏表示,訓練水下步槍射擊時,湧浪使人難以站穩,水流傳導的衝擊波也刺得耳膜生疼。回憶第一次夜間潛水訓練的經歷,這位潛水教員說:“水裏又冷又瘮人,確實不願一個人在水下待着。慢慢適應那種環境和狀態也就好了。”

海軍陸戰隊員進行武裝跳水訓練的瞬間。李純攝

談及海軍特戰隊員的素質,孫浩認爲,心理素質排在體能和軍事技能之前,這也是特種部隊任務的特殊性所致。無論是體能極限的疲累、海面風浪的干擾,還是夜間潛水的黑暗,鍛鍊的是陸戰隊員的內心。“依靠強大的內心、堅強的意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勝自己、戰勝困難、戰勝敵人。”

2008年底,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開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這也是“蛟龍突擊隊”第一次公開亮相,特戰一連官兵就在其中。自組建以來,該連9次參加亞丁灣護航任務,完成國際偵察兵競賽、中外軍聯演聯訓、海外醫療服務、遠航訪問、“海上登陸-2018”國際軍事比賽、“科瓦里-2018”中美澳聯合訓練等百餘項多樣化軍事任務,代表中國軍人頻頻現身國際舞臺。

2005年8月,連隊4名官兵鑽入愛沙尼亞東北部的原始森林,參加第十二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奪得國外參賽隊團體第一名。

艙室搜索訓練。李純攝

現任連長何龍兩年前作爲中國海軍唯一代表,赴國外某特種兵學校留學。結業時,他完成了潛水、反恐等5大課程153個課目的訓練,並在全能狙擊考覈中打破該校記錄,被授予“優秀學員”勳章。這次有63名各國軍人蔘加的集訓,最終僅8人通過。

2017年4月9日,參加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的10名“蛟龍”隊員,奉命營救遭海盜劫持的圖瓦盧籍OS35號貨輪,抓獲3名海盜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營救出19名敘利亞船員。

海上劃舟訓練。李純攝

亮眼的任務“成績單”也讓“蛟龍突擊隊”成爲中國海軍的一張國際名片。王建立見證了“蛟龍”自成立以來十餘年間的成長,他對中新社記者說,隨着遂行任務的增多,中國海軍陸戰隊也越來越多地登上國際舞臺,展示中國海軍的良好形象。“在國外,街上的老百姓會對我們說‘China good’(中國好)。”

談及未來的發展,何龍認爲,海軍陸戰隊員的個人能力建設要更爲務實,突出耐力、力量、意志力的訓練。爲適應海軍國際化軍種的需要,中國海軍陸戰隊也要朝着國際化兵種的方向發展,“成爲國際性的海軍陸戰隊”。(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