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全天候全方位。海軍陸戰隊提供圖片

中新網海口10月16日電 題:中國海軍陸戰隊員憶亞丁灣護航:海盜的槍口離我不到1米

中新網記者 李純

“海盜的槍口離我不到1米。”回憶去年赴亞丁灣參加護航任務的經歷,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原特戰一連排長龔凱峯如是說。

2008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開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蛟龍突擊隊”也第一次進入公衆視野。今年正值中國海軍護航10週年,現任該旅特戰七連連長的龔凱峯與特戰一連指導員韓沁朋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他們的護航記憶。

2017年4月9日,特戰一連參加第二十五批亞丁灣護航任務的10名隊員,奉命營救被海盜劫持的圖瓦盧籍OS35號貨輪。龔凱峯與韓沁朋各帶領一組隊員登船,抓獲3名海盜並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從安全艙內救出19名敘利亞船員。

前一天傍晚,龔凱峯與戰友搭乘直升機爲一艘中國香港貨船驅離海盜。剛回到中國海軍導彈護衛艦玉林艦,他就聽到100多海里外的圖瓦盧籍OS35號貨輪被海盜劫持的消息。回想接到武力營救任務的那一刻,龔凱峯至今仍歷歷在目。

同樣記憶猶新的還有韓沁朋,他回憶說,艦艇作戰室當晚燈火通明,通宵未眠的官兵們反覆研究行動方案。玉林艦徹夜航渡,於4月9日凌晨抵達被劫持船舶附近海域。

6時剛過,營救行動在晨光熹微中開始。在母艦與艦載直升機的掩護下,龔凱峯與韓沁朋各率4名隊員搭乘小艇抵近被劫持船舶。他們從貨輪尾部攀上甲板後,以戰術隊形交替掩護前進,用手語溝通,開始對艙室進行搜索。

艙室搜索。海軍陸戰隊提供圖片

根據掌握的情況,19名船員躲藏在貨輪底部的安全艙內,具體位置不明。船艙內一片黑暗,艙壁和房門上俱是彈孔和刀斧的劈痕,通風口內還有海盜塞入的燃燒物,企圖用濃煙逼出躲藏的船員。

當陸戰隊員找到安全艙時,艙外第一道鐵門已被海盜劈砍得變了形。龔凱峯說,見到中國軍人前來,被困船員很是激動,船長一直在說“thank you China(謝謝中國)”。曾經參軍的輪機長還主動爲陸戰隊員擔當嚮導,協助完成對全船的搜索。

安排好守衛人員後,韓沁朋帶領一組隊員控制貨輪重要位置,龔凱峯則與5名陸戰隊員繼續進行排查。當搜索至左舷救生艙時,龔凱峯在踢開船艙彈簧門的瞬間看到了持槍的海盜。他趕忙後退幾步,大喊“hands up,no harm(舉起手來,繳槍不殺)”,並迅速將已經上膛的步槍重新裝彈,故意用力拉響槍栓,把槍口對準了緩緩落下的救生艙門。

艙內的海盜開始瘋狂叫喊,與陸戰隊員近距離對峙。與此同時,佔領貨輪高點的陸戰隊員與母艦、艦載直升機上的火力組也瞄準海盜所在的位置。大約一分鐘後,三名海盜放棄抵抗,舉着雙手走出救生艙。陸戰隊員們立即上前將其控制,並在救生艙內發現了三支子彈上膛的步槍。

爾後,陸戰隊員們又對整艘貨輪搜索了數遍,確認無其他海盜躲藏和危險物遺留。從登上貨輪到行動結束,7個小時裏,負重數十斤的“蛟龍”隊員始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韓沁朋說,縱然精神上高度緊張,他卻從未感到害怕,反而“拿槍拿得特別穩”。

爲確保OS35號貨輪航行安全,武力營救結束後,參與行動的8名陸戰隊員與1名翻譯隨船護衛,玉林艦同時進行伴隨護航,於兩天兩夜後將貨輪護送至安全海域。臨別之際,貨輪船員們揮舞五星紅旗,向中國軍人表示感謝。

海上作戰。 海軍陸戰隊提供圖片

這是中國海軍赴亞丁灣護航以來首次抓獲海盜,救生艙內外的對峙成爲護航10年間驚心動魄的一分鐘。但對龔凱峯而言,這“一分鐘”只是個約數,精神高度集中讓他當時“完全沒有時間概念”。

在特戰一連連長何龍看來,此次營救行動的成功與海軍陸戰隊平日的訓練密不可分。“我們平時對於護航任務的針對性訓練比較多,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後,隊員們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自如應對。”

自“蛟龍突擊隊”成立以來,作爲其尖刀連的特戰一連先後9次參加亞丁灣護航,完成國際偵察兵競賽、中外軍聯演聯訓、海外醫療服務、遠航訪問、“海上登陸-2018”國際軍事比賽,“科瓦里-2018”中美澳聯合訓練等百餘項多樣化軍事任務,榮立二等功1次。與之有過接觸的外軍評價他們“專業、個人能力素質強、戰術素養高”。(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