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ookee

人類發展歷程

記得小時候中學政治課本里說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有語言,人能使用工具,這是人與動物根本區別的標誌。其實不是這樣,因爲動物也有語言,也是會使用工具的。

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都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便成爲動物之間交流信息的獨特“語言”。例如森林裏有各種鳥語,鳥類通過不同的鳴叫聲來求偶和發出警告。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發出像樂曲一般清脆動聽的聲音,來表現它們的種種“感情”。

蟋蟀

動物也會使用工具。海獺會利用石頭敲擊附着於岩石上的軟件動物貝殼,將其擊碎並打開,吞食其中的貝肉。黑猩猩會利用石制錘頭來砸堅果,科學家還曾經觀察到黑猩猩製造複雜工具捕食螞蟻。

海獺

也許有人會說,動物只會使用簡單的語音和工具。人的語音要比動物豐富得多,使用工具的能力也要比動物強得多。但人類自己的語音能力、使用工具能力,表現在不同個體身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總不能說能力多的人是人,能力少的人不是人。

大猩猩利用工具

近代研究認爲,人類與動物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區別,但總體來說都不是本質的區別。

一種說法是人類生活在陸地上,卻沒有皮毛。的確,除了生活在水中的魚沒有皮毛外,陸地上跑的、天空中飛的動物身上都有皮毛,但仔細一想,人類其實也是有體毛的,比如遍佈全身的汗毛,還有頭髮、鬍鬚、陰毛等,只是自從原始人類學會了製作衣服來避寒保暖,人類漸漸變得就不需要皮毛來保暖了,身上的體毛就慢慢退化而非常稀少了 。但是像人類的頭部有眼睛、耳朵、嘴巴等視覺、聽覺和進食器官,要經常使用,不能用衣物來遮蔽保暖,所以人類至今還保留有頭髮。

人類以頭髮爲美

其實,人類沒有濃密的體毛,還體現了進化史上的一大優勢,就是更容易讓身體散熱,這在人類的狩獵採集時期非常重要,爲了躲避獵物,人類可以長時間的奔跑,而不用擔心身體產生過多的熱量散不出去。看看現代的動物之王獵豹就知道了,獵豹非常善於奔跑,爆發力非常之強,從靜止到最高速僅需4秒;速讀非常之快,可以達到時速120公里。但獵豹有一個致命的劣勢,就是高速奔跑的時間不能超過20秒,如果這短短十幾秒鐘仍未追上獵物,就只能放棄,否則獵豹會因爲身體過熱而喪命。與之相比,人類就有這方面的優勢。

獵豹

另一種說法是人類在生育後代時有難產現象,而動物絕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這不能說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而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靈長目動物中一支,即智人因基因突變,選擇用腦部的充分發育來獲取競爭上的優勢,儘管大腦是非常耗能的器官,但大腦的超常規進化促進了人類智能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從而在自然界中取得了絕對的競爭優勢。但人類大腦的過度發育帶來一個不良的後果,隨着大腦的發育,人類的大腦容量越來越大,胎兒在出生前頭部發育得也就越來越大,由於人類女性的產道未能跟上這一進化的步伐,生殖道過於狹小,從而導致了人類難產現象的出現。

人類難產

還有一種說法說人類沒有固定的發情期,而其他所有動物的發情期都是固定的,不像人類隨時都可以激情迸發。的確如此,你如果看過《動物世界》,想必一定被那句經典的臺詞所吸引,那就是“春天來了,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其實並非所有動物的發情期都一定在春天。其實一般受孕期長的動物的發情期在秋天,產崽則就在春天,這樣就度過食物短缺的冬天,可以有利於幼崽的生長。而那些在春天發情交配的一般都是受孕期短的小型動物,春天完成受孕後就可以在夏季產崽了!但不管怎樣,動物們確實是在某一固定季節發情的。

動物發情期

這是由於動物們並不像人類這樣可以自力更生的生產食物,它們必須靠自己捕獵。如果那些受孕期短的動物在秋季交配,則會產崽到冬季,而冬季對於動物來說又是食物短缺的季節,所以它們的幼崽成活率很低。久而久之,隨着自然的優勝劣汰,那些受孕期短的動物就只剩下在春季交配比較合適了!受孕期長的動物也會越過冬季! 反正不管怎樣,動物們一般會把幼崽生產在食物充沛,環境適應,天敵較少的季節。因爲產崽季節的固定,所以也要求交配季節的固定,所以動物一般只在固定季節發情交配!

其實說人沒有發情期並不正確,其實人的發情期只是不明顯而已。人的發情期其實在進化的過程中被掩蓋掉的,人的發情期不像動物那樣受季節限制。女性一般在月經的某段時間會性慾增強,有觀點認爲這就是人類曾經擁有的發情期的痕跡。

人類歷史上隨着文明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遠遠擺脫了自然的限制,所以人類就沒有必要在固定季節發情交配,因爲我們在任何季節都有能力撫養自己的孩子。男性的發情期幾乎是不存在了,所有正常性成熟的男性的都可以隨時保持發情狀態。有人說,夏天是男人躁動的季節,是不是說明夏天是男人們的發情期? 答案並不是,夏季炎熱的溫度,導致人的情緒改變,進而躁動。或許還是因爲夏季女性穿短裙的因素吧!反正和動物們的發情期不是完全一回事!

男歡女愛

所以說,發情期是否固定,並不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說到這裏,小編要敲黑板,劃重點了!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其實是人類個體的思想性和多數人的修正能力。個體的思想性是前提。據科學家研究,人的大腦重量在同等質量的動物中位居前列,但最終影響智力水平的,是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如果將其展平,大鼠的腦皮層面積大小相當於一張郵票,黑猩猩的相當於一張標準打印紙,而人腦皮層比黑猩猩的要大4倍!腦皮層面積越廣,動物的思維能力就越強。多數人的修正能力是個體交流的結果。在動物界,可以看到個體的存在,但絕對不會找到多數的修正能力。所謂多數人的修正能力,即是在尊重個體思想自由的前提下,經過個體之間的交流,體現多數人意志和利益的行爲。人類社會的體制、制度、法律等等,都是這種能力的表現形式。

正如《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所說的那樣,正是因爲有了講故事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才使人類在進化歷程中佔據絕對優勢。

原始人狩獵

再打個比方,動物的大腦就像手機中的老年機,從一生產出來硬件和軟件都已經固定了,不再具備硬件升級和安裝軟件的能力,所以,千百年來,動物們都只能在固定的範圍內擁有固定技能,沒見個哪個動物能突破自身限制而做出驚天之舉的。而人類的大腦,就像年輕人手中的智能手機,雖然硬件基本固定了,但可以通過安裝各種各樣的軟件來實現功能上迭代更新和千變萬化。因此,現代的人類纔有能力以越來越繁雜的技術手段,不斷改變着這個星球的面貌。

手機的發展歷程

到這裏,相信你應該明白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了。如今,已經有人類預言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形勢,提出了生命3.0的概念,如果說動物的生命是生命1.0,即硬件和軟件都是固定的生命形式,那麼人類的生命應該是生命2.0,即硬件基本固定,而軟件可以不斷迭代升級。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朝着生命3.0的方向發展,即不但軟件可以升級迭代,硬件也可以不斷更新升級。就像一臺臺式電腦,可以通過插拔更換各個電路板、元器件,實現硬件的不斷升級。相信這一類生命形式的誕生,就在不遠的將來。

人工智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