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谷歌的Fuchsia和華爲的鴻蒙系統,處於同一層面,安卓操作系統則低一層面。無論是谷歌的Fuchsia還是華爲的鴻蒙系統,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替代4G的安卓系統。

(原標題:華爲鴻蒙正式來了!這套系統到底牛在哪裏?)

今日,華爲將召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開發者大會。華爲自己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成爲本次大會最引人注目的熱點。此前,華爲註冊了鴻蒙操作系統的商標,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華爲董事長任正非表示,鴻蒙系統不是專門用於手機的。而是爲了做物聯網用的。鴻蒙系統能夠控制時延在5毫秒甚至達到毫秒或亞毫秒級。這套操作系統能夠兼容諸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印刷電路板、交換機、智能手機以及數據中心等。

5G時代,鴻蒙系統的生態戰

鴻蒙系統的確存在。而且功能非常強大。任正非同時承認,鴻蒙的短板在於生態環境不如安卓。華爲手機在海外的銷售佔有不菲的份額。但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海外市場的主流,鴻蒙系統在海外要想把安卓系統替換掉,尚需時日。但從任正非的話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鴻蒙系統雖然不是專門用於手機,但並不意味着它不能用於手機。

▲華爲開發者大會

自打鴻蒙操作系統註冊以來,一直有種說法,認爲它是安卓系統的一個分支。這是一個誤解。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博士分析過,鴻蒙不是安卓系統的分支或修改而來的。它是一種全新的、獨立的操作系統。是面向未來5G物聯網開發的。

谷歌也有一款面向5G物聯網的Fuchsia系統。但鴻蒙基於emui 9.1版本的方舟編譯器的優化版本,在性能上,要比安卓原生編譯器快很多。那麼,谷歌的Fuchsia和華爲的鴻蒙系統,處於同一層面,安卓操作系統則低一層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無論是谷歌的Fuchsia還是華爲的鴻蒙系統,它們的終極目標都是替代4G的安卓系統。從目前來看,鴻蒙系統的開發進度遠超谷歌的Fuchsia系統。且鴻蒙系統肯定會先於Fuchsia發佈。

方舟編譯器+鴻蒙系統,讓安卓體驗超越蘋果

智能手機是華爲5G業務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那麼華爲的智能手機如何儘快建立自己的生態環境呢?這個問題要分兩個方面談。

?首先,拿來主義:這是鴻蒙系統迅速打開自己的生態環境的最根本的條件和機遇。APP的代碼不是機器碼而是字節碼。如果有人開發一個系統,只要其中的虛擬機和編譯模塊兼容安卓APP的字節碼,那麼這個系統就可以直接使用安卓的APP生態環境。

其次,是開放主義:華爲開源自己的方舟編譯器。讓更多支持華爲的技術人員參與其中。

這樣雙管齊下,相信華爲的生態環境很快就能建立起來。餘承東曾在微博上預告8月9日的華爲全球開發者大會,會發布開源的方舟編譯器。

▲華爲開發者大會

安卓系統是用Java語言編的,這種語言簡單易學。可它卻有個缺點,即不能直接和系統的底層直接通信。只能在所謂的虛擬機上運行。直白地說虛擬機相當於二傳手,先把安卓的應用程序裝在虛擬機上,由虛擬機再傳給機器的底層。

那麼問題就來了,二傳手出問題怎麼辦?表現在安卓系統就是手機軟件卡頓。那麼,不要這個二傳手是否可以直接和機器的底層直接通信呢?方舟編譯器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凡是安卓系統的軟件,經方舟編譯器的編譯就可直接和系統底層進行通信。

那麼鴻蒙系統加方舟編譯器,就替代了虛擬機這個二傳手。蘋果手機用起來爲什麼不卡頓,就是它沒有那個二傳手,直接爲機器底層寫代碼,蘋果手機的軟件跑起來就比安卓手機順暢得多。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華爲的鴻蒙系統就是微內核。其實,操作系統的內核可以是宏內核,也可以是微內核。宏內核的系統開發難度較低,很多具有極高權限的功能都可以在其中實現。畢竟操作系統的絕大部分功能就在裏面,解決問題最直接。而安卓系統就屬於宏內核。

由於這些模塊都有最高權限,那麼只要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而微內核則相反,具有最高權限的模塊並不多,例如,操作系統的任務管理、內存分配回收管理等纔有。其他模塊都不具有最高權限,所以即便出錯也不會造成系統崩潰。同樣微內核開發難度大,但是系統穩定性高。

目前,華爲已經在官方社區正式公佈了方舟編譯器的安裝詳情以及下載地址。不久的將來,華爲或許也會建立像蘋果、微軟、谷歌那樣的生態系統。

史建磊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鋼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