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8日,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其中,廣東省作家協會(以下簡稱“省作協”)第九次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省作協主席團成員,蔣述卓當選廣東省作協第九屆兼職主席。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當選後,蔣述卓上臺致辭表示:“文學事業是一場接力跑。廣東文學已經成爲真實形象地觀照我國改革開放和南粵社會變革歷史進程的文化載體,展示新時代廣東人民奮發、奮進追尋中國夢前進軌跡的文本見證。”

五年一回望,五年一聚首。省作協第九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宛如山間清泉,給文學界帶來清爽一夏。

在開幕大會上,省委領導講話提到要在新時代奮力開創新局面,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這對廣東文學界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更多的挑戰。來看代表委員們各抒己見↓↓

▷章以武:在大時代裏寫出“廣味”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章以武認爲,廣東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不錯,但要把“廣味”寫出來,並不簡單。“沒有沉澱個十年八年,怎麼能夠了解廣東?寫不出味道來的。”章以武表示,要想在真正意義上寫一部長篇小說,需要扎進現實生活,瞭解我們所生存的環境。

提及省作協的工作,章以武認爲落實得很細緻,有些重點作品的優勢已漸漸凸顯。“作協鼓勵文學創作走基層,不僅僅是少數作家去高校裏,而是很多作家都去偏遠的農村、漁村,去那裏的中小學講課,我也去了五六次,很受感動。”

此外,章以武還提到,廣東的文學應該努力在宏大的時代裏寫出深度,對響應號召、書寫當地故事的作品,還應給予更多關注。

▷阿菩:網絡文學要“現實化”和“精品化”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現任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阿菩談到,未來幾年廣東網絡文學的創作將往歷史、現實和傳統文化方面靠攏,不僅要聚焦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如粵繡、嶺南建築、美食等,還要回溯和總結歷史,記錄中國律政三十年、廣交會、粵劇名伶的故事以及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各行各業。

“我們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城市符號,在影視劇裏已經消失好久了。”阿菩說,希望在未來的幾年,讓廣州作爲文化符號在影視劇中“復活”,從而推向全國。因此,他認爲未來網絡文學要“精品化”甚至是“高峯化”,提升社會影響力。

“在最動盪的時代,還有好作品出現,何況我們身處大轉型的美好時代。”阿菩認爲,對於網絡文學的“老作家”,要寫出更好的作品;對新人而言,協會則需要思考如何扶持,以及推動廣東的文學教育,“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入門,作者的種子在這裏,但你要誘發它發芽。”

▷王威廉:大灣區爲寫作者提供理解中國的視角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青年作家王威廉認爲,“用創作來理解廣東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獨特性,才能寫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大灣區作爲中國最國際化、城市化最密集的區域,給寫作者提供了一種理解中國、思考世界的視角。因此,他理想中的“大灣區文學”,是人們能在其中讀懂中國、讀懂世界的。

“廣東的世界性經驗對於當代中國而言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王威廉認爲,作家應當據此寫出不一樣的“中國故事”,呈現新的“中國經驗”。

他還提到,歸功於廣東作協對青年作家培養一貫的重視,廣東的青年作家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在全國都是最多的。他還希望,在未來青年作家能獲得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扶持,從而在成長的關鍵節點上得到有效助力。

▷黃禮孩:文學應呼應日常生活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在黃禮孩看來,廣東是個詩歌大省——本土成長的詩人和來自外地的詩人一起構成了強大的詩歌羣體,相關的刊物、獎項也不少,“廣東的詩歌是一個品牌,不過我們寫了很多題材,卻沒有想過如何書寫我們身邊的事物。”黃禮孩希望文學應該跟日常生活發生彼此呼應的關係,跟地域文化、周遭的生活發生關聯。

談到大灣區的建設,他說,很多代表談到廣東對文化投入的重視,還比不上內地的很多省份。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對文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要上升。

因此,他認爲大灣區是廣東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建設一流的國際灣區非常需要軟實力,需要有前瞻性、鑑別力的作家、詩人、藝術家的創作。

▷王十月:大師也曾是“無名少年”

“文學粵軍”如何助力“文化強省”?聽聽他們怎麼說

針對“廣東文學的名家大師比較少”的說法,王十月認爲;“名家大師都有青年的時候,那時候也沒有人關注他們,我們不能要求現在的70後馬上達到餘華、莫言的水平。而過去這幾年廣東的青年作家在全國遍地開花,其作品無論質量還是數量上‘絕對是全國的團體冠軍’,未來可期。”

對於紮根基層的寫作,王十月從不覺得題材對寫作有決定性的作用,“寫作是由作家來決定的,同個題材,一流作家可能寫出偉大的作品,而普通作家則可能寫不出什麼。”王十月說。

談及大灣區,王十月表示,大灣區會爲文學帶來很多可能性。“廣東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是極具代表性的。而香港作爲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和澳門一同有着另一種形態的社會生活。因此描寫這三地的文學就是世界的文學,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需要作家沉澱下來去寫。 ”

同時,他還認爲,文學是思想上走在時代的前列,在創作上應該回顧這個時代。“大灣區的文學創作應當是大灣區在形成的過程中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作家感受到並將之寫進作品。”

【見習記者】覃毅 黃楚旋

【圖片】由廣東省作協提供

【校對】梁飛飛

【作者】 覃毅;黃楚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