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韓國互相拉黑一月有餘,日本發現挖的坑得自己跳,或率先放手

從國內的相關報道來看,絕大多數人對於日韓這場貿易制裁的互毆,表現得漠不關心,原因自然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其實,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格局下,如果日韓果真打到水火不容的狀態,不但雙方兩敗俱傷,恐怕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芯片進口國也不會獨善其身。

不過幸好,日本和韓國雖然給人一種動真格的,互相掐住喉嚨不放,但雙方內心裏都在默唸“快鬆手,快鬆手”。這不,日本和韓國互相拉黑也就一個月有餘,雙方就都有些挺不住了。

據日經新聞,日本將允許向韓國出口部分半導體制造材料,這是自今年7月收緊對這些產品的出口控制以來,首次批准此類產品的出口。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審查後判定,這些貨物不存在被用於軍事裝備的風險。儘管出口企業現在必須克服一些額外障礙,但恢復發貨可能意味着,韓國半導體生產不會受到嚴重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可能最早在週四宣佈這一決定。不過,由於信息保密,官員們可能不會透露有關發貨和訂單的細節。

在日本和韓國較量的關鍵時刻,爲什麼率先向對方發難的日本突然鬆手了呢?難道剛剛制裁韓國一月有餘,日本就挺不住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下面,品牌100分就對日本韓國這次的貿易之爭做一個結果分析:

日本韓國互相拉黑一月有餘,日本發現挖的坑得自己跳,或率先放手

結果一:雙方都下“死手”

如果雙方都下“死手”,肯定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從表面上來看,率先發難的日本似乎站在制高點上,因此傷得最重的當然是韓國,首當其衝便是韓國的三星和SK海力士兩大財團,或許會傷筋動骨,韓國經濟將因此而遭受重挫,甚至如同當年的日本一樣迎來失去的20年。日本則不同,在經歷過失去的20年之後,日本科技並未落後,處於產業鏈的頂層,是韓國有求於日本,並非日本有求於韓國,日本和韓國“對打”,日本最多也就是輕傷,而韓國則可能重傷下場。

當然,這只是“對打”之後的短暫結果,若從戰略上來考慮,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韓國企業背後的控股股東都是美國華爾街資本大鱷,豈能坐視不管?如果韓國企業出現什麼問題,直接損失最大的便是美國資本大鱷們。如此一來,或許這些資本家們便會使出閃展騰挪的辦法,在全球範圍內幫助三星和SK海力士配置資源。重傷之後的韓國修養個一年半載,便可能滿血復活,新的替代原材料就會送到家門。

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代表着什麼?代表着它會攪動世界芯片及電子產業格局,如果三星和SK海力士出現供貨問題,全球芯片市場和電子消費市場將面臨滅頂之災,韓國、日本、美國、中國等芯片及電子產品產業鏈上的所有國家都會受到波及。這樣的罪責日本擔不起,韓國也擔不起。

因此,雙方都下“死手”根本不可能,美國和中國都不會同意。

日本韓國互相拉黑一月有餘,日本發現挖的坑得自己跳,或率先放手

結果二:日本先鬆手

對於這場“掐脖子”戰,最有可能的便是日本先鬆手,畢竟先出手的是日本。日本先鬆手畢竟不會賠上什麼。

這場日韓對決,日本的相關芯片原材料生產企業最受傷,另外使用韓國芯片的日本電子產品企業也相對比較受傷。在全球經濟處於極端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日本顯然也不會把事情做到絕對。雖然這邊對韓國虎視眈眈,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對日本汽車大量侵蝕美國汽車市場份額極度不滿,只是老美現在還沒倒出手來針對日本,但也不得不提防。因此,日本內心裏一定期待這場日韓對決速戰速決,不宜拖得太久。

於是,我們看到近兩天的消息便證實了這個結果的可能性——雖然日本不會讓韓國經濟像從前一樣好過,但也沒有必要把韓國弄出個重傷來,況且從長遠來看,連殺敵1000自損800的結果都不一定達到。

日本韓國互相拉黑一月有餘,日本發現挖的坑得自己跳,或率先放手

結果三:韓國先鬆手

韓國這個國家萬無可能先鬆手,因爲這次日韓對決的起因事關歷史原因。如此判斷,韓國只能採取與日本之外的選項進行合作,包括中國企業、美國企業、歐洲企業以及發展自主能力。此前韓國決定對半導體材料、零部件、設備研發投入6萬億韓元(約合352.9億元人民幣)的預算,以應對日本限制對韓出口。

顯然,這樣的投資是一個長遠計劃,但這已經令日本相關企業感覺到寢食難安,如果韓國構建起完全自主的產業鏈或者尋找到來自中國等的合適替代品,日本企業就將退出這一領域。

有業內專家表示,雖然日本限制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等產品屬於高科技產品,但並非沒有替代,韓國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便可以實現完全替代。到那時,韓國企業控制着芯片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日本企業即便技術品質再強,韓國也不會重新起用。

因此,我們判斷韓國即便重傷也不會先鬆手,這完全不關乎經濟貿易,而是其他,大家懂的。

日本韓國互相拉黑一月有餘,日本發現挖的坑得自己跳,或率先放手

小編綜述

關於日本切斷韓國的半導體材料、零部件等出口的事件,表面上看似是日韓兩國互鬥,但這卻事關國際經濟全局,二者的共同朋友美國,不可能不從中間調停,控制事端惡化。中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芯片進口國和電子產品製造大國,也會在兩者之間進行勸和。如此情況下,日本率先出現鬆手跡象便不足爲奇。畢竟久了,雙方誰都挺不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