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前後敵後國民黨將領紛紛投敵風潮的烘托下,日方策劃的“桐工作”得以開展毫不意外——如果說國民政府與日方的周旋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話。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三日晚上,雙方代表再次開始了談判,談判的主要內容還是“滿洲國”問題、日本在華駐軍問題以及共產黨問題。關於共產黨問題,章友三向日本方面暗示了這樣一個信息:在不久的將來國民政府會“毫不留情地討伐共軍”。

關於前次商定的“備忘錄”,在重慶成爲問題的是承認滿洲國和駐兵問題。我想如果把這些問題暫作懸案留在實現和平後再進行商談,即使在汪兆銘政府的善後問題上有些困難,也不會成爲決定性的障礙。華北駐兵問題,其目的雖在防共,但希望不要先把“華北”兩字提出來。現在先是祕密進行,以後討論簽訂防共協定時再解決。表面是如此,實質上會是毫不留情地討伐共軍,不久將來日本方面將會了解其真相。

會談持續到十七日,鑑於一旦提高談判級別很難做到保密,雙方決定六月初將談判移至澳門繼續進行。

六月四日,在“澳門市郊一家像凶宅一樣的空房子的地下室”,顯然“更爲鄭重”的會談“每晚點着蠟燭進行”。日本方面代表“出示了參謀總長閒院宮的委任狀,重慶方面出示的委任狀內有委員長蔣介石的簽名,在軍事委員會信箋上蓋了該委員會的大印和蔣中正的小印”。

讓日方感到意外的是,那個“宋子良”突然間叫“宋士傑”了,說“宋子良”是他的別名。

日方對“滿洲國”問題態度十分強硬,因爲板垣徵四郎定下的原則是:“承認滿洲國是日本的絕對要求。”

重慶方面表示,蔣介石有實現和平的願望,願意克服國民黨內部“錯誤的對日觀念”,特別是在反共問題上國民黨內部是一致的。因此,爲了迅速結束戰爭,鑑於中國方面的誠意,日本方面應該放寬條件。最終,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但同意“舉行板垣徵四郎、蔣介石、汪精衛三人會談”,以便“一舉解決”所有談了又談就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雙方代表再次回去各自彙報。

突然,大批日軍戰機飛臨重慶上空,向中國戰時首都傾瀉下暴雨般的殺傷彈、爆破彈和燃燒彈。日軍把這次大規模的轟炸叫作“第一〇一號作戰”,目的是“壓制並擾亂敵之戰略及政略中樞”,以便“配合對重慶的‘桐工作’”。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衆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