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素生

现在的我们拒绝一部电影有茫茫多的理由,而越发神奇的是在这部电影没上映之前,就已经有未仆先知的“神仙”断言是部烂片了。

这样看来我们果然过着魔幻现实主义的生活。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尽管我们承认有些影人确实拍一部烂一部,有些导演也是一部不如一部。而且看过影片的观众享有评论的自由,之前一期也提及就算评分极高的片子,也有人称名不属实。

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top100。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能在不看影片的情况下就判断影片质量,罪魁祸首是演员表里有没有“流量明星”。

不得不感慨,“流量明星”何时能左右一整部电影的质量了?

导演、编剧、现场执行、后期等一系列工作人员的努力就这样被否定了?

我一直以为只有钟爱粉眼中只有他们的雪花,原来不喜欢的人眼中也只能看见“流量”。

因为一个人就抵制,或者说否定掉一部还没看过的电影,可以说是《上海堡垒》遭遇的第一道坎儿。

但这和中国科幻电影这么多年遭遇的坎坷相比,实属冰山一角。

“中国有科幻电影”这句话对于六年前的影迷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科幻故事,但仍有人愿意去尝试。

早在2013年,滕华涛导演便开始筹备《上海堡垒》的相关事宜,剧本工作持续了近3年的时间,尽管有原著作者江南的加入,但要想将小说转化为剧本,里子面子都要改,而且考虑到画面转化和特效处理,正可谓“文字一行半,后期一年半”。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故事将人类最后的战场设置在上海,在人类获得了太空能源“仙藤”后,一度引发了外星人的关注。

外星“母舰”出动,在数不清的“捕食者”突破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后,上海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堡垒。

主战场定为上海,在观众看来就是一个环境设定而已,但在制作上是要尽可能的还原上海这座城市,毕竟外星人入侵地球不是在弄堂里追逐打闹。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而紧跟这一点的是“本土化”的处理,当中国面孔成为拯救地球的主力时,团结一心会代替个人英雄,情感上的处理也多了几分含蓄。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即便面临战争,我们对待感情的方式也有所克制。暗恋在主角身上最为明显,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身处末世,面对家和国的关系,中国人更多的选择是弱化个人情感,将国与天下置于首位。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在看过那么多面临末世直来直去的感情表达之后,隐忍的暗恋可能更符合东方人的情感状态。

除此之外的地球拯救过程,也有不少让人动情的地方。剧中“灰鹰小队”的每个队友都近似我们身边的朋友,他们有平凡的小愿望,各自的爱好和各自珍视的感情。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然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卷入了战争,四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片段,彼此打趣和为约会出谋划策的状态,算得上末世阴翳下的一束暖光。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近几年,末世题材搭载爱情故事算是科幻电影的标配,但这种标配放在国内也近乎难以实现。

为追求强冲击力的视效和新奇世界观的国产科幻,情感上会相对弱化,让很多人评价中国科幻没有灵魂。

而着重强调感情,满屏5毛特效的科幻片也是被骂个狗血淋头,评为学生作业。

再者还有大量知识分子挑科幻电影中的BUG,在科幻电影里讨论现实问题。

这让原本就荒如沙漠的科幻电影领域更不敢让人触碰。

在中国做科幻电影光导演有野心,编剧有故事是不行的,他们还需要中国电影工业的支持。

《上海堡垒》的故事早在2009年就出版了,十年时间里包含着无数读者的青春回忆,但故事中的外星母舰、城市全貌、上海大炮等视觉元素如何实现,具体形象设定等都需要技术支持。

但这些对于刚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地方。《上海堡垒》前后共集结了两千人,来将上海这座被誉为“海上传奇”的城市变成人类存亡的最后一座堡垒,观众看到了导演的决心,更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

尽管“上海大炮”的名字略显直白(其实真名为“约束场炮”),但在它浮出水面的一刻还是让人血脉偾张,充能时细节上的处理和整体的美术设计相较行业内,也属于中上水平。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中国科幻电影对于创作者来说算,像极了长跑接力。这一棒跑的好坏间接影响着观众对这个类型的期待,要对得起经历过无数次失望之后,又走近影院支持中国科幻的观众,每一棒都有着自己的作用。

其实电影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电影时代,再由黑白变彩色,不断变化的剪辑方式,题材的推陈出新,屏幕不断变大,3D、IMAX、杜比全景等观看模式的增加,都说明了电影这项最年轻的艺术形式,尝试和创新从来没有停过。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而伴随这些尝试的质疑声也从来没有消失,人们习惯对有既定印象的事物做出感性的评价,就连卓别林在有声电影刚出现的时候,也长篇大论的声讨那不叫电影。

放在今天,虽有很多人持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去聊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但现状其实和国漫的发展近似,这两块领域基本上属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

国漫的评价会不自觉的和日漫联系在一起,而科幻电影则会横向对比好莱坞。这些现在看来的最高水平,也是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踩过无数“尸体”走过来的。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一部或者几部作品的成功,不足以代表整个类型的崛起或者行业的整体水平。但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让一批人提前熟悉整个流程,则是一种群体经验的积累。

中国电影市场大,但中国电影的类型少。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去尝试各种类型片,漫改电影、歌舞片、魔幻片等。每一种非传统类型片的尝试都会伴随各种问题,其中自然有对尝试的支持,也有求“求导演住手”的声音。

但很多时候“住手了”就停在那里了,中国人能做出自己的科幻片,也同样能做出自己的歌舞、东方魔幻、漫改电影,只是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谁都说不准。仍需要一棒一棒的传接下去。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上海堡垒》算得上中国科幻的一棒,他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会让接过下一棒的电影少走很多弯路。故事细节和感情戏份的分配,视觉元素的直观体验等,光聊是行不通的,还需要以身涉险拿出点真东西给大家看,才更能体现诚意。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毕竟导演属于上游工作,将电影做出来之后,下游的观众能看到多少,或能感受到什么就要看观众自己了,至于是表扬还是批评,那就完全看观众自己。

作为中国科幻的《上海堡垒》自然有好的地方,也有不成熟的地方。相信不仅主创,连同样想尝试科幻类型片的影视从业者,都会重视此片的观众评价。毕竟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上海堡垒: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幻片,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

打出来上面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时,我都感觉神奇,请问“决定权在每个观众手里”和“决定权在每个看过电影的人手里”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是每一个给评价的观众都看过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