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林说到自己小表妹的事情,这个孩子现在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这段时间总是喜欢跟大人顶嘴,说什么孩子都不乐意,都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拿家里丢了雨伞的事情来说说吧。

有一次,家里的雨伞丢了,妈妈就责问表妹:"你怎么这么粗心,把伞弄丢了。"表妹当时就解释说:"不是我,我都没有用过伞。"

她妈妈说:"家里人都没用过伞,难不成伞自己跑了?"

表妹回答道:"那我哪知道啊?反正不是我,你不要冤枉我。"

她妈妈:"不是你,还有谁弄丢啊?伞又不会自己跑,弄丢了还不承认是吧!"

表妹大声喊:"说了不是就不是,我没用过伞!"

她妈妈勃然大怒:"呦呵!你还敢顶嘴了你!就是你弄丢了的!还顶嘴,过来,看我不好好教训你一顿。"

表妹就哭着喊着说妈妈不好,老是冤枉她,她不喜欢妈妈了,把家里闹得人仰马翻的。小林就很好奇了,怎么孩子小小年纪就懂顶嘴了呢?在孩子叛逆期和青春期的时候,这样的矛盾和烦恼会更多,不明白为何孩子就变得如此爱顶嘴、如此叛逆。

事实上,孩子的顶嘴也是有原因的,孩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如此,所以对于孩子的顶嘴,家长硬碰硬反而没有效果,积极地寻求别的解决方法应该更加有效,例如诱导式规劝,以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避免刺激孩子,激化矛盾,这样才能解决亲子之间的问题,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爱"顶嘴"?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父母,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受不了孩子顶嘴。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孩子的长大后的行为,75%的家长最不能接受的、最讨厌的就是孩子顶嘴。

让孩子往东,他却偏偏往西走;我们语重心长地和孩子讲道理,但孩子就能想出一大堆理由来堵住我们的嘴;想要帮助孩子做好长远的规划、引导孩子走好人生路,孩子却说这是在干涉他的人生......

有的家长就说,孩子越长大,越觉得不像自己的孩子,越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的建议,但是反面想一想,为什么孩子总是顶嘴呢?原因很有可能在父母自己身上。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有人说到,孩子顶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有一项针对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会顶嘴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例如家长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爸妈总是冤枉自己,不听自己解释;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没有做到;父母总是太霸道,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总是打击孩子;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命令孩子;想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一点都没有认真考虑孩子为什么出现顶嘴行为,而是和孩子硬碰硬,责骂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等,反而会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严重的话,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不愿意和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的是温和的沟通方式,和孩子好好地沟通,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避免孩子出现吵闹行为,"诱导式规劝"是很好的选择。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诱导式规劝"值得家长去学习

想纠正孩子爱顶嘴的习惯,那么家长就得避免做出孩子不满意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了顶嘴,硬碰硬使不得,"诱导式规劝"效果更好。

想让孩子乖乖地听话,不要总是以命令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诱导式规劝给你更好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诱导式规劝"呢?

它是说话技巧的专业术语,指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直接批评教育或是说教,要学会委婉地说道理,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发觉自己的错误。

通俗一点地来说,就是"带画面感"地进行沟通,将道理"故事化",用孩子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传达道理。

为什么说这样的效果更好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我们来简单地看看。

(1)故事化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当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都会产生"代入感",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角,感受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故事中的道理也更容易切身体会,因此用"故事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能够让孩子"感同身受",更愿意接受道理。

(2)带"画面感"的沟通让孩子记忆深刻。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史蒂芬说过,孩子常常更容易接受故事传达的经验教训。因此,父母与其在孩子面前长篇大论地批评或说教,还不如给孩子讲真实的故事来得深刻。

讲故事的方式就是自带画面感的沟通,这样的故事还让孩子记住且接受。父母单纯的说教都是站在自身的经验去思考,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形式是抽象的,难以理解。

相关研究显示,大脑对文字信息的掌握比图像信息差,对于带有画面感的教育更有效果、更容易接受。因此,带有画面感的沟通和教育比直接说教更加有效,也更加实用。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想让孩子听话?有点技巧才可行!

既然故事化的劝导更加有效,那么父母应该学习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去接受我们的教导,父母应该掌握哪些技巧呢?

成为编故事的专家。

"讲故事"是为了让孩子能认识到错误与不足,让孩子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改正,提升自我意识,所以绘本里的故事有时不符合孩子的真实情况,所以需要家长进行适当的改编,

如孩子爱打人,家长可以给孩子编故事,主题是:一只愤怒的小牛爱欺负别的动物,因此没有朋友,当有一天失忆后,他变成了一只很有爱心、经常助人为乐的小牛,也因此拥有很多朋友,就这样一个愤怒的小牛变好之后拥有美好生活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也做出了改变。

根据真实情况编故事更有针对性,直接针对孩子自身的不足、缺点,潜移默化让孩子改进。不要觉得很复杂,根据孩子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某个情境,或者喜欢的事物,将其编入故事中就是很好的了。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用合适的语言来讲故事。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意语言表达。通俗易懂,简单生动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水平不高,高深的语言是不合适的,最好就是用日常对话那样来进行,孩子更乐意接受。

动作、语气上可以适当夸张,生动形象。切忌没有一点抑扬顿挫,平平淡淡,这样孩子反而会没兴趣,融入到故事当中,带有感情才是最好的。

注重故事的引导和启发。

要始终记得,对孩子"讲故事"是为了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作出改进,而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所以就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让孩子明白故事的道理并作出改变。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采用迂回的方式更有效。虽然简单的"说教"很方便,却往往起不到效果。"诱导式规劝"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与时间,但往往能够起到神奇的效果。所以,多点心思陪陪孩子,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孩子爱“顶嘴”?硬碰硬不可行,“诱导式规劝”让孩子乖乖听话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