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家长为什么不去解放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和一些家长聊起来自己对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十分听话而感到自豪,他们家的孩子每天按时放学回来,按时写作业,无论做什么都是挑不出毛病的,从来都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和一些家长聊起来自己对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十分听话而感到自豪,他们家的孩子每天按时放学回来,按时写作业,无论做什么都是挑不出毛病的,从来都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在中国社会中,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认为好孩子就是应该要听话的,其实我觉得孩子过于听话并不是好事,我不禁为这些过于听话十分懂事的孩子感到悲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家长,经常会教育孩子,一定要懂事,要乖巧,当孩子有与家长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家长就会马上反驳,并且对这类不听话的孩子贴上标签。不听话的孩子是真的不听话吗?而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了吗?许多孩子都有着他的叛逆期,过于乖巧的孩子只是不表现出来,实际上那些被家长夸的懂事孩子都在压抑着自己的叛逆心。

再过于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心里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内心也会变得委屈,只是害怕别人对他的评价会改变,所以会把别人的看法看得重要。久而久之心中的委屈,他自己一个人慢慢的消化,内心中被压抑了许多的不良情绪。这样就变成了"白色小孩",作为家长不要不当一回事,其实"没有性格"的白色小孩最可怕,家长要警惕。别以为孩子听话是好事,"没有性格"的白色小孩最可怕,要警惕

什么是"没有性格"的白色小孩?"白色小孩"是指那些不具有明显性格特征的小孩,他们的性格表象是不清晰的、被动的。别以为孩子听话是好事,"没有性格"的白色小孩最可怕。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感到十分烦恼,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乖巧听话的。多但专家认为,从儿童性格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孩子太过听话未必是好事。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儿童比没有这种倾向的儿童,到青年期之后,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事物和决定的比重高3倍。换句话说,小时候比较听话的孩子,他们在长大之后他们的性格特点是遇事不决而且不能独立,不能勇于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家孩子过于听话的话,对于许多父母来说的确是十分省心了,但是这也会使得孩子丧失他们的独立能力,同时在面临社会的挑战中,也会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作为家长想要避免培养没有性格的"白色孩子",掌握以下小技巧

1.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习惯性听从家长安排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一般都是唯唯诺诺的不敢吭声,即使是面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会大声的去表达自己,他们性格十分胆小,而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要让孩子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

当孩子心中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不要一味的去反驳他们。过于反驳孩子,会让孩子过于积累恐惧,同时也能够积累不良的情绪。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许多大人来说,也很少有鼓起勇气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对于那些年纪还小,经历尚未丰富的孩子来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个难事,所以作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要大声说出来。这也是一个锻炼孩子的一个过程。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随着现代发展越来越快,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教育孩子要懂事,这个教育理念已经是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了。

2.让孩子知道家人永远爱着他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希望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将来长大之后就能少吃苦了。有些家长为了想要让孩子达成苦难教育的效果,而刻意去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去克服,这样孩子就很难体会的到来自于家长的爱就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家长是不爱自己的,所以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无论做什么也不敢大声说出来。

而这种不自信的自卑心理就会很容易造成孩子讨好性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讨好信的孩子,他们会在社交当中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是被孤立的那一个,希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受到关注。而形成讨好性人格的孩子大多数与家庭观念错误有关,作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人永远是爱着他的。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去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在亲子教育当中也不要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爱的表达。

3.解放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因为他们面临着各种的竞争压力,稍有一点放松就很容易被人追上。因此现代的孩子也会很少有着欢乐的童年,因为他们放学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并不是操场上与伙伴的玩耍,而是下课后马不停蹄的去辅导班兴趣班等等的一些学习。我不禁为这些孩子感到十分心疼,这样的孩子的人格形成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同时为着他们的未来感到担忧。

作为家长为什么不去解放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有个时间喘口气,给予孩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自由权利,慢慢的我们就能培养出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了,如果我们让孩子自主去解决他们生活上的事情,这样也能培养出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可以让自己孩子独立去规划自己的做事时间。而作为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过于监督和干涉,让孩子自己去自由安排自己。即使是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也不要马上去帮孩子完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六大主张"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我是小D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