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而且在众多喜庆节日中独具特色,是中国历代唯一以敬老祈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敬老祈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借“九九″谐音久久,把登高与高寿.高龄和大福大贵暗暗喻连,使“九九重阳节"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千百年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黎民百姓,普遍都很重视重阳节。每逢九九重阳,人们便扶老携幼,登山插茱萸,饮酒吃花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节庆习俗,披露出心中对老辈人的敬爱之意及对康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祈盼与憧憬。

重阳节由来,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一书记载,重阳登高始于东汉恒景传奇。说在汝南一带常遭瘟魔侵袭,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地义士桓景发誓要为民除害。他历经艰险前往深山拜师修道,苦学消灾救民的法术。这年农历九月,他的恩师费长房对他暗授玄机,告诉他九月九日是温魔肆意作乱害人的黑道日,要他速速下山如此这般为民除害。桓景回乡谨遵恩师嘱托,连忙遍告当地百姓离家出走,登山避难,并把茱萸装入红布袋,内缚臂上,然后共饮菊花美酒猜拳行令。性情暴躁残忍无道的瘟魔前来逞凶害人,不想被菊花酒和茱萸异香薰得头昏脑涨,一时辩不清东南西北,急得他咬牙切齿朝山石上胡碰乱撞,不一会儿便体力耗尽瘫软在地。桓景见状连忙飞步下山,手起剑落把瘟魔斩杀,使众多百姓躲过一场灾难。从此,人们便世代相传,每逢九九重阳节,便举家外出登高聚会,饮菊花酒插茱萸祈福消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