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有些特殊,还在国庆长假之中。估计很多外出游玩的朋友都在这一天返城,没有办法过重阳节。一提到重阳节,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敬老,重老,尊老的节日。但是在古代一提到重阳节,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老人而是某种植物。

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就想到一种植物。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会背的人很多,因为这是一首中小学必背诗篇。

茱萸

什么是茱萸?古代文献对它的解释就是一种椒。它有什么妙用,为什么要在重阳节才佩戴呢?这些疑问估计都围绕着大家。

周处,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周处除三害》这篇课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必学课文。这个被当地百姓视为三害之一的周处浪子回头后写了一部晋代的地方志——《风土记》。那里详细记载为什么要在这一天用茱萸的原因。

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茱萸囊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风土记》

茱萸到这一天成熟了,气味和颜色达到最佳,然后佩戴可以回避损害人体的恶气也就是害气。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谁将茱萸作为重阳节的标配呢?据《西京杂记》记载是源于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贾佩兰的宫女,她说这一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

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云:在宫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西京杂记》

关于这个贾佩兰是谁,记载相互有冲突,比如《西京杂记》说她是汉武帝时期的宫人,但是《搜神记》中说他是戚夫人的宫女,戚夫人生活在刘邦与吕后时期,与汉武帝前后相差几十年。

重阳节与敬老有关,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提到长寿,才在后世慢慢演化注入敬老的含义。

菊花

饮菊花酒的习俗也屡次出现在史料中。辽圣宗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并赐群臣菊花酒。

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辽史.本纪·卷十 》

菊花酒怎么做呢?估计很多朋友很好奇。

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写的《搜神记》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菊花舒时,幷采茎叶,杂黍米饟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搜神记.卷二》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据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重阳节的菊花还有妙用。

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卧良——《千金方·心脏方·头面风第八》

如果你的头部僵硬很难转动,脖子肌肉紧张,你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采菊花作为枕头有良效。

说到菊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因为他写过一首诗,描绘的田园生活很美妙。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五柳先生有一回重阳节过的十分的狼狈,因为穷,没钱买酒了。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过着隐居生活的陶渊明因为有颜延之这个始安太守的照顾,所以生活不存在问题,颜延之给了他二万钱。这二万钱全被陶渊明存在酒家。陶渊明只会花钱,不会赚钱,二万钱久而久之自然就花光了。所以九月九爱酒如命的陶公遇到了窘境。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宋史.列传·卷九十三》

这一次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是重阳无酒饮,菊丛闷气生。

稍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却又有些让人感到凄凉,特别是酒瘾上来之后,无酒喝,久久坐在菊花丛边,那感觉隔了千年都感觉难受。

不过名人和普通人不同的是,普通人没酒喝时就真的没有酒喝,名人没酒喝时有人会给他送酒。

江州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本来王弘想认识陶渊明,结果陶渊明是避而不见。王弘就想了一招,让陶渊明的故人请他喝酒,喝着喝着,王弘中途就跑过来了,什么话也没有说,继续喝酒,这样酒桌上这两个人就熟了。

九月九日,正苦无酒的陶渊明看到王弘送酒,自然开心,狂饮的结局当然是喝醉。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重阳节赏菊在宋代成了一种习俗,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人赏菊的旧俗,那个时候菊花就已经有很多种分类。

黄白色蘂若莲房曰万龄菊,

粉红色曰桃花菊,

白而檀心曰木香菊,

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

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另一个传说

关于茱萸与菊花出现在重阳节,还有一种说法。这个说法记载在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这一本书中。

书中记载桓景跟着费长房,费长房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记载,这是一个类似神仙级别的人物。有一天他告诉桓景你家在重阳节这一天会遇到灾难。怎么回避灾难呢?费长房给出的建议就是:

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三大特征茱萸,菊花,登高都包括了。

这一天过去之后,桓景回到家中发现家中的狗,羊,牛,鸡全死光了。最后桓景问接下来该怎么办,费长房说你的灾难已经过去了,因为你家的动物替你死了。所以最后重阳节茱萸与菊花及登高成了习俗。

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因此也——《续齐谐记》

古人过重阳节,茱萸与菊花不可或缺,它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讲究?

结语:

茱萸,菊花,登高这些习俗根据上面提到的文献记载应该有千年历史,而且后世被延续,不过在北方重阳还多了一项活动,射柳。这是一项练习射箭的体育活动。

金主避暑于近郊。甲戌,拜天,射柳。自后每岁以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九十二》

在唐代重阳节必会举行宴会,宴请群臣,自然少不了作诗。限于篇幅,所作的诗篇这里就不再引用。宋代延续了这个习俗,同时还规定重阳节这一天放假。

这大概就是古人过重阳节的基本情况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