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報道 塔斯社10月14日報道稱,荷蘭國防大臣安克·拜勒費爾德14日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該國與俄羅斯正處於網絡戰的狀態。

在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她回答道:“的確如此,他們試圖對我們的政治辯論進程施加影響。我方情報表明,他們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馬航MH17客機空難調查方面的行動相當活躍。在上述領域,我們是時候摒棄幼稚想法了。”

拜勒費爾德認爲,正在發生的一切“是危險的”,因此,歐洲以及國際組織正在採取進一步措施,並向情報部門劃撥更多資金。

資料圖片:荷蘭國防大臣安克·拜勒費爾德。

資料圖片:黑客網絡戰。(圖片來源於網絡)

報道稱,她補充道,荷蘭有專門的網絡威脅防範機構,可以在國際層面展開行動,“我已通知北約,我們可在必要時派出本國專家。我們致力於尋求提升安全水準和防禦能力的方向。然而,如有必要,我們也會主動出擊”。

拜勒費爾德4日證實,荷蘭軍情機構挫敗了俄羅斯方面對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實施網絡襲擊的企圖。按她的說法,參與4月13日網襲事件的4名俄羅斯人皆爲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的特工。他們已被驅逐出境。荷蘭當局稱,從4人身上搜出的相關設備表明,他們還試圖侵入馬航墜機案的調查數據庫。

報道稱,西方國家一直指控莫斯科實施各類網絡攻擊,但克里姆林宮不止一次否認俄參與了相關行動。

【延伸閱讀】俄軍請注意!北約視網絡攻擊爲武裝攻擊 世界大戰門檻降低

9月19日報道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近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採訪中表示,北約可能在遭遇俄羅斯網絡攻擊時啓用憲章第5條款。早在今年7月的北約布魯塞爾峯會上,北約就聲明一旦發生針對成員國的“混合戰”,該組織可能啓用關於集體防禦的憲章第5條款,如同遭遇武裝攻擊一樣。

北約憲章第5條款要求所有條約成員國向任何受到攻擊的成員國提供援助,系北約集體防禦的核心。迄今爲止,該條款只激活過一次,是在美國2001年9月11日遭受攻擊之後。

北約的聲明說:“我們各國面臨來自國家和非國家行動者的日益增加的挑戰,它們利用混合活動來製造不確定性,模糊和平、危機與衝突之間的界線。一旦爆發混合戰,理事會就像發生武裝襲擊時一樣,可以決定激活《華盛頓條約》的第5條款。”

所謂“混合戰”系西方對於近些年俄羅斯新戰法的總結——以核武充當最後保險,系統性使用包括虛假媒體報道(輿論戰)、特種部隊(以維和以及危機處理的名義)、代理戰鬥人員(所謂的“小綠人”)以及網絡攻擊等手法。

關於俄羅斯系統性發動“混合戰”,西方並沒有什麼確鑿的證據,得出的結論則多是針對局勢發展的“合理聯想”。這種邏輯與俄羅斯判定在2011至2012年冬季席捲獨聯體國家的顏色革命以及在俄羅斯的抗議活動都是由西方一手策劃的陰謀,有着很多相似性。

首先關於輿論戰,其實西方和俄羅斯的鬥爭大多是在臺面上的,並沒有誰更“高尚”一些的說法。美國外交“哲人”喬治·凱南1946年在一封著名的電報中所寫,“蘇聯在美國人中宣傳反英言論,在英國人中宣傳反美言論,教唆德國人憎惡美英。存在猜忌就煽風點火,沒有就引發猜忌。”

而西方的套路也是如出一轍,70多年過去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變。只是現在的媒體手段更加先進,尤其是網絡媒體以及自媒體的崛起,令可用的手段更加豐富。比如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以RT電視臺爲首的俄羅斯媒體與西方媒體的輿論爭奪就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

另外關於派出特種部隊以及使用代理戰鬥人員,無論西方還是俄羅斯,在平叛戰爭中幾乎已經成爲固定套路。這類干預形式只能在動亂國家使用,俄羅斯將其使用到北約成員國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令北約“風聲鶴唳”的是網絡攻擊的問題。美國一直指責俄羅斯利用網絡攻擊干擾了總統大選,德國和英國也附和稱,發現有跡象顯示俄羅斯試圖干涉本國的選舉。而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北約一直在構建強大的防禦網絡攻擊的能力,全球最大規模的“鎖盾”網絡防禦演習已經成爲北約每年的例行性演習。

而且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透露,北約也在建立系統性的進攻性網絡手段,而且有成員國已經在實戰中對“伊斯蘭國”使用過。此前震驚世界的網絡武器攻擊“震網病毒”事件,在攻擊伊朗納坦茲離心機核工廠後,致使1000臺離心機暫時失靈。《紐約時報》披露震網病毒是由美國和以色列製造。

而在好萊塢大片《虎膽龍威4》中,也爲我們展示了大規模網絡攻擊可能造成的後果有多麼可怕。特別在即將來臨的“萬物互聯”時代,從手機、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無人駕駛汽車,到金融系統、核電系統、航空系統、電力系統等,在國家層面的強大網絡攻擊能力之下沒有什麼是絕對安全的。

毫無疑問,網絡攻擊的潛在破壞能力非常強大,但是北約籠統的將其與傳統武裝襲擊等同起來,無疑將大大降低世界大戰的門檻。更不要說網絡攻擊很難追緝元兇,很多時候只能是依據局勢和動機等來判斷。這也爲“別有用心”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畢竟在網絡空間“兇手指紋”也是可以臆造的。

北約此番聲明玩“危險遊戲”的動機非常明顯——網絡攻擊可能引發一場全球範圍內的戰爭,寄望強硬的書面措辭能夠束縛俄羅斯使用網絡攻擊手段的手腳。但是古往今來擁有巨大戰爭潛力的工具都有着難以抗拒的“魅力”,對於俄羅斯如此,對於北約也是如此。

北約國家已經多次嚐到這顆“惡魔果實”的甜頭,俄羅斯也沒有“自廢武功”的理由,總而言之,北約的政策調整令世界的安全閥門又一次受到削弱。正如美國《大衆機械》月刊評論,北約的聲明可能會增加而不是杜絕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文/董磊)

【延伸閱讀】美軍專設工作組應對俄網絡攻擊 普京稱俄未乾涉美內政

7月24日報道 俄新社7月23日報道稱,美國網絡司令部司令保羅·中曾根表示,該司令部成立了專門工作組以應對俄羅斯在網絡空間採取的行動。

保羅·中曾根在科羅拉多州阿斯彭舉行的安全論壇上表示:“我們成立了一個俄羅斯小組,就像美國情報機構聯合會2016至2017年做的那樣。”

他還稱:“俄羅斯擁有強大的網絡能力,我們將要與其對抗。如果對抗發生,毫無疑問我們能夠戰勝他們。”

保羅·中曾根在2018年5月網絡司令部成爲五角大樓的獨立部門後即開始任職。他還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

美國決定加強對網絡空間的保護髮生在其指控俄羅斯干涉美國2016年總統選舉和企圖干涉今年國會選舉的背景下。

俄羅斯多次駁斥了關於干預多國選舉的指控,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稱這些指控“完全沒有根據”。在談到俄羅斯涉嫌干涉美國及其他國家選舉時,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也表示,俄總統普京向他保證,俄羅斯並未干涉美國選舉。

普京在赫爾辛基會見特朗普後表示,俄羅斯未曾也無意干涉美國內政。他還建議美國組建網絡安全工作組討論他們擔心的問題。

資料圖片:美軍網絡戰中心。(圖片來源於網絡)

【延伸閱讀】英國情報部門提醒要防備俄網絡突襲:核電站也是潛在目標

3月23日報道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18日報道稱,在人們擔心俄羅斯可能發動網絡襲擊導致停電之際,諜報機構的負責人告誡英國主要電力公司的老闆們要加強安全防範。

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官員近日提醒國家電力公司保持警惕,並就如何加強防範以防止斷電問題給出了建議。

在索爾茲伯裏發生神經毒劑事件後,電力、天然氣和供水公司、塞拉菲爾德核電站、英國政府各部門以及國民保健署的醫院都被告誡要做好準備,應對可能由克里姆林宮下令發起的一場國家支持的襲擊行動。

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的官員與國家反犯罪局和軍情5處的國家基礎設施保護中心合作,告訴一些關鍵機構,他們可能面臨納稅人和病患的資料被竊取的情況,或者可能導致他們的網站關閉的“阻斷服務”攻擊。

政府一位安全部門知情人士說:“他們在聯繫所有的關鍵性國家基礎設施的運營機構。他們一直在與國家電力公司保持溝通。”

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的一位負責人保羅·奇切斯特說:“我們向一些可能面臨網絡襲擊的部門提供建議是絕對正確的。”

他說:“我們對無論來自哪裏的網絡威脅都保持警惕,而且做好防範準備。”

就在英國發出這一警告前,俄羅斯宣佈驅逐23名英國外交官作爲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決定的報復。(編譯/劉曉燕)

英國網絡安全中心提醒國家電力公司對俄羅斯可能發動網絡襲擊保持警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