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到底該說出口,還是埋在心底?到底是該共苦,還是成全?

去年臺灣最賣座的催淚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天在大陸公映後,6天票房破5億,單日票房趕超《驚奇隊長》,並把同期上映影片《陽臺上》、《過春天》遠遠甩在了身後。

儘管票房火爆,但口碑卻明顯兩極分化。有人爲動人的愛情哭的天昏地暗;有人吐槽劇情狗血,三觀盡毀。

故事的主角張哲凱(劉以豪 飾)和宋媛媛(陳意涵 飾)是一對不是戀人但勝似戀人的男女,二人從十幾歲就住在一起,彼此相依爲命。

男主張哲凱遺傳了家族性白血病,最多隻能活一年,因爲不想耽誤宋媛媛,就鼓勵她找個好男人趕緊嫁了,並幫她物色合適的對象牙醫楊佑賢(張書豪飾)。(白血病這個梗都用爛多少年了)

爲了愛的人能幸福,張哲凱強行拆散一對相戀六年的未婚夫婦,動用挑撥離間,利益收買,打苦情牌等一系列辦法勸牙醫的未婚妻。

而宋媛媛,爲了愛的人走的安心,配合着主動當小三勾引楊佑賢,成功讓楊佑賢愛上自己並結了婚。

這兩貨還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好不容易達成所願,宋媛媛又反悔了,追隨自己的內心,死也要陪在張哲凱身邊,接着就殉葬了,不,是殉情了。

留下老實又可憐的楊佑賢趴在二人的墳頭上悲傷,作爲從頭到尾被矇在鼓裏的受害者,他做錯了什麼,錯在太優秀所以成爲他們二人的“獵物”嗎。

看完電影,有的觀衆被男女主那種爲了愛犧牲自己的幸福而感動,覺得他們愛的很偉大。

也有觀衆認爲,他們打着愛的幌子去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行爲,這樣的愛太自私了。

講真的,影片中的兩個人愛(活)的太辛苦了。

從16歲到30歲,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到工作,兩人同喫同住同睡一張牀十幾年,只有過一次親吻。

相信看到此處的你,也會像女主閨蜜一樣疑惑這個問題。

同居不交往,這樣的感情到底該說純潔呢,還是。。。純潔呢!

如果說張哲凱和宋媛媛的愛情是犧牲自我讓對方幸福成全對方,那麼最好的成全該是彼此陪伴,直到生命的終結。

不久前的一部日本電影,綾瀨遙、坂口健太郎主演的《今夜在浪漫劇場》,講述了從黑白電影穿越到現實世界的美雪與真實世界中一直暗戀她的健司,相戀相守的浪漫邂逅。

然而,美雪來到這個世界的代價是,不能和人類觸碰,否則就會消失。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牽手時靠着一條絲巾,親吻時隔着玻璃門。即便永遠無法觸碰,也要相守一生。

直到健司彌留之際,美雪義無反顧地擁抱了他,觸碰到他的溫度,在他生命消逝的剎那,選擇隨他而消失。

什麼叫愛,什麼叫成全,全都在《今夜在浪漫劇場》裏。

其實不論你我站在什麼樣的道德至高點去評價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宋媛媛常說的那句話都可以去解釋男女主之間的愛情:"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就不會有人爲此痛苦了。"

拋開劇本故事的俗套狗血,演員陳意涵的哭戲着實爲電影增色不少,那雙水汪汪流着淚依舊很美的大眼睛,女生看了都心疼的很。

騙了這麼多觀衆的眼淚,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自然少不了扣人心絃的愛情金句。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送我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一起喫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我要的不是別人,是你。"

習慣一個人,就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看着屏幕中的男主女主像瘋子一樣地愛着對方,爲了對方可以做任何事,坐在影院觀看的單身美眉一定會哭的稀里嘩啦、不能自已吧。

相關文章